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龚琳娜:希望我的音乐能扎到你的骨头里

2014年05月07日 15:42 来源:大河报 参与互动(0)

  《梨园春》“老友季”首期节目播出后,几位“老友”虽是“外行”却不失水准的演出,受到观众一致好评。在5月11日播出的第二期“老友季”节目中,笑星孙涛、周炜、买红妹、李伟建等将继续接棒演出,为观众带来全新颠覆的戏曲演出。更让人意外的是,龚琳娜也将在《梨园春》的舞台上为观众带来丈夫老锣的最新力作《一场戏》。谈起这首充满中国古典韵味的新曲《一场戏》,龚琳娜表示:“我希望我的音乐能扎到你的骨头里、你的心里。”

  专门为《梨园春》创作新歌

  2009年,神曲《忐忑》横空出世,表演夸张、演唱另类的龚琳娜在观众的目瞪口呆中迅速红遍大江南北。此后,《法海你不懂爱》、《金箍棒》、《大笨蛋》等歌曲相继问世,并不断以无厘头的歌词、独特的歌唱和夸张的表演吸引着人们的眼球。此次和丈夫一起出现在《梨园春》的舞台上,让很多观众都感到十分好奇。

  对此,龚琳娜表示,自己和《梨园春》有着很深厚的缘分。“2010年10月,《忐忑》的视频已经在网络上火了好一阵子,当时我还在德国,第一个打电话邀请我回国表演的就是《梨园春》,我当时很感动,因为国内知道我联系方式的人不多,是《梨园春》的真诚打动了我。”在得知《梨园春》今年已经走过20个年头的时候,龚琳娜和老锣更是专门创作了新歌《一场戏》,以此表达自己的敬意:“一档老牌戏曲节目能走到今天,真的太难得了。”

  《忐忑》、《金箍棒》其实都是戏曲歌

  在5月11日晚的《梨园春》“老友季”舞台上,龚琳娜将搭档丈夫老锣,为观众带来新歌《一场戏》的首秀。对于这首风格不同以往的新歌,龚琳娜表示:“在练习这首歌时,我想到了默片电影《艺术家》,人生辉煌的只是瞬间片刻,时代过后,谢幕退出。电影完,我泪流满面,唱完歌,我依旧满面泪流,罢罢罢,这不过是一场戏!”

  《一场戏》是一首戏曲风格的歌曲吗?龚琳娜说:“关于这首歌有多少戏曲元素其实并不重要,因为我和老锣一路走来的创作历程中,各种各样的戏曲魂已经融入在他的创作和我的演唱里,变成各种各样的方式与节奏来演出,像《忐忑》、《金箍棒》这些歌曲,其实都是戏曲歌。”龚琳娜认为,现在戏曲界都在谈创新,目前在舞美等外在形式上都有了新的突破,也做得很精彩,但在音乐上的呈现,还是相对单调了一些,“如果戏曲音乐能抓住自己文化的根,用更加丰富、更加立体的方式去呈现,我想不管是老人还是小孩都会喜欢的”。

  不会一直只唱一种风格

  龚琳娜和老锣的音乐一直被调侃为“神曲”,甚至是一种“笑料”般的存在,但当龚琳娜在综艺节目《全能星战》中演唱《小河淌水》时,悠扬婉转的歌唱惊呆了不少网友,而随着1999年“民歌状元”的身份曝光后,也让不少观众开始重新审视龚琳娜的另类音乐。

  “其实我并不在意大家喜不喜欢我,我仅仅希望我的音乐能够扎到你的骨头里、你的心里,给你带来一种动力和精神。”龚琳娜表示,尽管很多网友喜欢《小河淌水》中的龚琳娜,但自己并不会就此附和观众,“我觉得艺术一定要有变化,我不会一直只唱一种风格,那会很无聊,我一直在创新,在不变的文化根中寻找变化”。龚琳娜对自己的音乐有着坚定的信念,“观众说喜欢我,其实不仅仅是哪首歌的流行,而是一种精神价值的所在,我一直在思索着如何把歌唱得有生命力、有情趣,因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情,是无论年老年少都会共通的,我想用我的歌声来激活每个人心里的那份激情,那种善的能量,这就是我唱歌的意义——只要我进入那首歌的灵魂,就能辐射到你的内心。”

  “年轻人缺少对民族文化的自信”

  龚琳娜的音乐很难界定。尽管自称是坚守中国文化之根的新艺术音乐创始人和奠基者,却因为老公的“洋”身份和自己怪诞夸张的“意识流”表演,让人接受他们的音乐时总是要好好消化一阵子。对此,龚琳娜自信地表示:“事实证明,我还是很有市场的。”

  “有市场不是说大家有多么需要我这种唱法,现在年轻人对自己的音乐、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文化了解得越来越少,都是受西方音乐的影响,甚至从西方音乐的角度来看待自己的音乐,甚至有的高校教授都会说‘西洋音乐更高级’这种话。”2011年,《快乐女声》曾邀请龚琳娜去做评审,龚琳娜当场就拒绝了,但却以声乐老师的身份幕后加盟,“我并不是想曝光、想出名,但是我愿意去教他们怎么字正腔圆地发音。我和老锣有时候真的很痛心,因为我们的年轻人只会一味模仿别的国家,却缺少对自己独有的民族文化的自信”。

  谈起自己的老公老锣,龚琳娜也是充满了敬意,“大家都奇怪老锣一个外国人,怎么总是创作一些中国韵味的音乐。其实并不是他有多么喜欢中国文化,只是他觉得好奇,当印度、非洲这些国家的音乐在世界范围内广受欢迎时,为什么同样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中国,却没有自己的声音呢?”龚琳娜说,在20年前,当老锣带着这种好奇专门来到上海音乐学院学习古琴时,发现没有一个中国人来学习的,都是老外,“这让他非常意外,这20多年来他就一直在学习中国音乐,再加上后来遇到了我,我们的音乐理念相同,就走到了一起。”

  在龚琳娜看来,传统音乐之所以走不出去,甚至在国内也逐渐流失观众,关键就在于作品。“老百姓喜欢的是作品,如果梅兰芳没有那些代表作也不能成为梅兰芳。现在也有人唱得好,也有角儿,但是再难创作出真正好的作品,大家都演老作品。观众不是不愿意听老音乐,而是如果每次都是《喜洋洋》、《花好月圆》这些,谁还愿意一直听?”一直在坚持做原创音乐的龚琳娜也认为,中国人既然眼光都投向了西方音乐,也创作了一批很棒的西方音乐,那西方人也有理由可以写好中国音乐,“重要的不是国籍,而是你看重什么、珍惜什么。老锣就不断告诉我们,你们中国的东西特别好,你们的音乐韵味很特别。我们会一直坚持在中国原创音乐的道路上的。”  □记者梁宁

【编辑:蒲希茜】

>文娱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