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揭秘“神曲”利益链条:流行音乐沦为炒作工具

2014年07月23日 10:42 来源:深圳特区报 参与互动(0)

  直到电影《老男孩之猛龙过江》上周上映,火遍大江南北街头巷尾的《小苹果》才让许多不知情者恍然大悟于它的“司马昭之心”:原来这首歌是不折不扣的电影宣传工具啊!

  曾几何时,在网上线下广泛流传的歌曲被冠以“神曲”时,这个称谓并无特定的褒贬之意。然而近段时间,一波接一波来袭的“神曲”越来越让人看不懂了——如果说以往它们中的大部分只是艺术容量低、营养价值低的“无公害产品”,那么如今一些“神曲”已经沦为各色炒作工具,乐于制造、传播的幕后团队越来越多,有些歌曲甚至公然挑战起人们的道德底线。

  “神曲”,为什么唱着唱着就变味了?记者采访了多位业内人士后发现,在商业利益驱动下,有些音乐创作者已经不把艺术品格当回事了,而一些缺乏社会责任感的媒体也在推波助澜,把流行音乐变成了一种炒作工具。

  ●利益驱使,看似火爆却很少收获赞美

  对于“神曲”的态度,普通网友的态度略有分别。如腾格尔的《桃花源》在网络间几乎是清一色骂声,其中有人感叹老艺术家“晚节不保”,有人则直指这首歌是在糟蹋陶渊明。至于《小苹果》、《农业重金属》、《坏姐姐》之类的作品,网友也多抱着“看热闹”的心态,即便听得起劲,也很少有人致以赞美之辞。

  “神曲”的低俗化之风为何越刮越猛?数位业内人士在接受采访时都指向同一个本质原因:利益驱使。

  乐评人爱地人认为,其实“神曲”的存在就是哗众取宠。乐坛不乏这类歌曲,大家都来“摆一道”的目的就是为了搏出位。在娱乐圈这个很现实的圈子,没有热度就一定会被忽略,而类似用“神曲”的发声,是最为直接、又最有效的推广。

  乐评人小樱更是直截了当地提出,“神曲”的推出就是为了利益。尽管有些“神曲”的推出是源自个人品位问题,但大部分都是公司的包装宣传策略,因为一首简单、易传唱的“神曲”的确能够为公司和个人带来极大收益。

  就以这两个月突然火起来的《小苹果》为例,其幕后推手就是电影《老男孩之猛龙过江》的制片方。作为电影宣传曲,《小苹果》MV在5月底先声夺人后,作为制片方之一的视频网站立刻火速推出舞蹈版、翻唱版等不同品类的引导视频,并联合各类歌唱软件举行网络K歌大赛。同时,方言版、广场舞版等借助各种社交网络的转发,歌曲的“洗脑”速度进一步加快。凭借强大的病毒式营销,电影宣传取得了首战告捷,为票房作出了极大贡献。

  而出道时留着长发抱着吉他、创作才华被众人看好的歌手王蓉,在几乎快要淡出大众视线时连番推出《好乐Day》、《坏姐姐》,艳舞MV中极尽挑逗之能事,用争议换来了声名大振、商业成功。王蓉和她的幕后团队,可谓深谙“神曲”传播之道。

  ●“神曲”变味,流行音乐沦为炒作工具

  “其实‘神曲’二字原本并无褒贬,传播度广的歌曲都可以被调侃为‘神曲’,比如《月亮之上》、《最炫民族风》、《套马杆》就以现代民歌风格闯出了一条新路。以往的‘神曲’大多可遇不可求,但如今幕后团队是利用大众的猎奇心理故意制造、传播‘神曲’,以达到各类炒作目的。许多人的‘节操’和‘底线’,最后都服从于经济利益。”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原创音乐人直言不讳,尽管大多数人都能自觉坚守道德底线,但自己身边确实有一小撮圈内人在挖空心思制造“神曲”。

  “大多数口水歌只是反映了创作者的才华枯竭和制作的低劣,但创作者应该好好想一想,如果是自己的孩子每天在听《坏姐姐》这些歌会怎么样?”福田区音协主席刘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流行音乐传播首先考虑的基本原则就是“三观”正确。

  他认为,如今流行音乐已经沦为一些商家和音乐人的炒作工具,导致“神曲”愈发泛滥,“神曲”二字也逐渐变味,因而越来越容易遭受大众反感。

  中国音协流行音乐学会常务副主席金兆钧在接受采访时坦言,大部分走红的“神曲”艺术容量低、营养价值低,但起码是“无公害”的。而如今不少“神曲”传播的已经是负能量,“我终于做了别人的小白脸”、“终于你做了别人的小三”等大行其道,不仅反映出一些创作者艺术品格的丧失,也反映出有些媒体社会责任感的匮乏,其生产和传播两个环节都难辞其咎。

  “作为第一环节的歌曲创作者,走什么样的创作路线完全是可以选择的,制造低俗乃至恶俗歌曲,只能证明自己没有艺术修养。如今有些资深音乐人眼里也只有利益二字,真是‘穷疯了’!”金兆钧说,这种创作倾向只能把音乐人自己的艺术道路堵死。

  此外,金兆钧还对恶俗歌曲的传播者给予了抨击。“以前媒体都担负‘把关人’的角色,但自从网络媒体发展后,审查制度基本空缺,甚至有些电视台也跟着起哄。如今不少传播工具都被资本控制,为了点击量、收视率,他们乐于传播‘神曲’。”

  ●主流失声,电视音乐节目难辞其咎

  低俗乃至恶俗的“神曲”能够大行其道,从某种意义上表现了主流音乐的失语。金兆钧坦言,正是因为主流音乐近几年都没有拿出洋溢时代气息、触碰人们情感软肋的艺术作品,流行音乐主流市场“货柜”上可供选择的东西少之甚少,才让“神曲”乘虚而入,直到成为一道风景。

  《月亮之上》的词曲作者何沐阳接受采访时把矛头指向了近几年电视音乐节目持续高烧的翻唱热。“这几年的电视音乐节目快速消费音乐,已经把整个音乐市场搞乱了。为了保证收视率,他们只愿意选择老歌翻唱。节目制作方出于经济利益考量控制了音乐市场话语权,甚至绑架了原创音乐的生存空间。不像欧美还有音乐电视频道作为正规的推广途径,如今中国很多优秀原创音乐歌曲完全丧失了传播渠道,一大拨新人只有通过网络‘出奇’甚至‘出丑’的方式才能受到关注,‘神曲’因此越来越烂大街,这是完全不符合音乐发展规律的。”

  何沐阳举了一个例子说,《董小姐》、《我在人民广场吃炸鸡》等一下火起来成为“神曲”就离不开电视节目制作方的推波助澜。“不可否认歌曲创作者的才华,但制作方把它们炒作成了‘民谣逆袭蹿红’的现象性事件,其实这完全是电视传播的一场‘临时性狂欢’。音乐产业像大树,主干分明才有旁枝,如今主干不清晰而旁枝太多,让人担忧树的生命力。”

  面对泛滥的“神曲”,金兆钧说,音乐人和媒体都要有所坚守,音乐人的原创热情要得到保护,着重推广艺术含金量高的作品。而作为老百姓,最好的态度就是“不要太当回事”。“一直以来,‘神曲’每隔几年都会有一个高潮,就像百花齐放的园子里总会长野草,对于触及伦理道德底线的作品,大多数人都会做出正确的判断。纵观中国流行音乐这三十多年的发展规律,哗众取宠的、艺术含量低的作品是留不下印记的。”(记者 杨媚)

【编辑:耿庆源】

>文娱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