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娱评:“恶俗神曲”为何能“攻城拔寨”?

2014年07月23日 10:44 来源:深圳特区报 参与互动(0)

    音乐品位是个人的事,这句话看起来很对。但是,在“神曲”大行其道的今日,你很难能不被动“品味”一些充斥在大街小巷的歌曲,更有甚者你的音乐审美都会因此而有所改变。虽说“曲高和寡”,然而奇怪的是,并不是人人都愿意承认自己“和”不来“阳春白雪”、却对“下里巴人”朗朗上口的。“神曲”这样明目张胆地在流行音乐界攻城拔寨,究竟是为什么呢?

  “‘神曲’之所以能流行,本身是符合一定审美规律的。”金兆钧认为,从歌曲创作上来说,“神曲”多数是用浅白的音乐旋律搭配浓郁地方色彩的歌词。乐曲运用多重调性,比原生态民歌要复杂;又或者是某句歌词特别“有意思”,使人产生深刻记忆,比如当年的“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颠覆了许多人对老鼠的惯有恶感。

  科学传播公益团体“科学松鼠会”曾经这样解释:一段音乐在脑海里“挥之不去”是“耳朵虫”现象在作怪,指歌曲或其他音乐作品的某个片断,不由自主地反复在某人脑子里出现的情况,学名叫做“不自主的音乐想象”。如今不少“神曲”每分钟100次的节拍和人在慢跑半小时后的心率几乎同步——这也正是感觉最为兴奋的瞬间。这一说法,解释了为什么大多数人都会不自觉地跟着这首歌摇晃起身体的原因。

  曾经网上流传了这样的段子就描述一个《小苹果》初次接触者的心情:“第一次——啥玩意儿;第二次——这俩逗呢;第三次——你是我的小呀小苹果……”实际上,大多数的“神曲”都具有如此“魔力”,让人能在音符、节奏与舞蹈的几遍轰炸之后就放弃了自己曾经引以为豪的音乐审美情趣,从此带着一种“自嘲”的心情对待这些闯入生活的流行曲。

  或许从前我们接触所谓“神曲”的机会不算很多,而今各种推手则完全用浸泡式的感知模式将其弥漫到我们的生活。在街头巷尾,熟悉的节奏总是不期而至,让人避之不及。广场舞的节奏、健身房的呼吸,都大大方方地将“神曲”纳入自己的轨迹之中。

  这样“全民参与”的景况,甚至形成了一种狂热,仿佛人人都置身其中,成为了共同认知与归属感的一份子。在一个人人谈论“神曲”的大背景下,对此一无所知的将会感到一阵孤离——这正是这种表面狂热的可怕之处。(记者 杨媚 实习生 谢昊)

【编辑:耿庆源】

>文娱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