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娱评:谩骂与嘲笑不是文艺批评

2014年10月10日 13:31 来源:北京日报 参与互动(0)

  传记片《黄金时代》上映以来,票房惨淡低迷,话题却很热,萧红也成为微博微信上的热门人物。不管是否看过萧红的作品,对萧红的生平指手画脚者却不乏其人,甚至充当起道德法官。最让人吃惊的是,网上传播最广的两篇《黄金时代》的影评,一篇称萧红为“贱货”,一篇称萧红为“破鞋”,都出自所谓的专栏女作家之手。这两篇充满侮辱性言辞的文章,竟然还获得一些网友的叫好,称赞写得很犀利。

  跟大多数看热闹者一样,这两篇文章并不关心萧红的创作,眼睛死死盯住的是萧红的私生活。作者把萧红和今天矫情的“女文青”等同起来,抨击萧红过于依赖男人,离开一个男人又马上投入另一个男人的怀抱,经济上不独立,人格上不自主,用流行语来说就是“不作不死”。作者貌似振振有词,还讽刺了当下女文青,语气十分刻薄。至于因萧红与多个男人有过情感纠葛,就骂她是“破鞋”,则完全是人身攻击了。这类文章已脱离正常的文艺批评,呈现的也是片面的萧红形象,却让人误以为真。

  读过萧红的传记和作品可以知道,萧红有性格上的缺陷,并不处处讨人喜欢,也并非普通安分的女性。在她所处的那个时代,男权具有绝对垄断地位,她要挣脱旧家庭的禁锢,争取自由个性,走上文学创作之路,何其不容易。在一个兵荒马乱的年代,萧红无奈抛弃自己的孩子,不断依靠不同的男人,有其自身的困境和伤痛,恐怕不是今天那些专栏女作家们所能体会的。脱离历史人物所处的具体环境,直接用当下流俗的价值观,把萧红当作今天的女文青看待,对历史人物加以道德批判,以显出自己的高明来,这样的批评委实令人不齿。

  萧红除了女性身份之外,另一身份是一个作家。“我别无所求,就希望有个安稳的地方好好写作。”这是萧红生前最大的愿望。只是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她的这点愿望也无疑是奢侈的,也让她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如果对萧红的创作多一点理解,也就不至于嘲笑她失败的情感史了。在对萧红谩骂的背后,实际上流露的是专栏女作家们的价值观,即只有职场、情场风光得意的女性才是成功者,才是值得夸耀的。这类价值观过于狭隘单一,成功学至上,失败者只有被嘲笑。

  萧红一生多舛,《黄金时代》的命运何尝不是如此,因为票房的失利,很多人就大肆嘲笑投资方太傻,嘲笑导演许鞍华和编剧李樯拍了一部烂片。今天文艺片生存不易,片方能够去拍萧红这样的冷门题材,勇气就值得钦佩。《黄金时代》虽有诸多不足,但在传记片领域有创新,其艺术价值尚待评估。然而,如今票房成了唯一的标杆,拿票房多寡来取笑一部文艺片,否定其艺术探索价值,太过简单粗暴。当下的文艺批评,是否也应摈弃暴戾之气,摈弃哗众取宠的心态,真正关注一下作家和文艺作品的精神内涵?谩骂和嘲笑者,虽会出一时风头,但实质上暴露的只是自身的粗鄙和可悲。

【编辑:耿庆源】

>文娱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