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奔跑吧兄弟》成功复制难懂的中国电影"奇迹"

2015年02月04日 20:4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社北京2月4日电 (记者 高凯)“综艺大电影”《奔跑吧兄弟》成功复制《爸爸去哪儿》,上映5天票房逼近三亿元人民币,“创造”了又一个电影“奇迹”,使得中国电影似乎愈加令人难以理解。

  《奔跑吧兄弟》与首部“综艺大电影”《爸爸去哪儿》一样,都是脱胎于同名综艺明星真人秀节目。其拍摄历时6天完成,不含典型电影情节,无严格意义上的特效场面,松散的“剧情”,随意的配乐、服装……此番所谓的“大电影”与一集电视节目几乎无异,有网友在影评中说,“唯一不同的是我没法像在家里一样躺在沙发上看,还有就是电影不如一期节目来得长,有不过瘾的感觉。”

  2014年大年初一上映的《爸爸去哪儿》,取材于湖南卫视真人秀节目,拍摄周期仅有5天时间,成本相当于做了一期电视节目,却收获了近7亿元的高票房,引发广泛争议。有观点认为,该片是被春节档非理性消费带火的,其成功不具备可复制性。

  可是一年之后,《奔跑吧兄弟》成功地实现了复制。

  《奔跑吧兄弟》在元旦与春节之间,这个往年略显冷清的档期,出人意料地“怒放”,无疑已经成为2015年首部“现象级”电影。

  令人遗憾的是,这部在院线一路奏凯的电影除了票房以外几乎没有其他的“胜利果实”,与票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它在豆瓣网上3.2的超低得分——这部大卖电影也引发了巨大争议,成为又一个难懂的中国电影“奇迹”。

  对此,境内的业内人士不再一味“吐槽”,而是给出了一些合理化“论证”。

  电影市场研究专家蒋勇认为,浙江卫视综艺节目《奔跑吧兄弟》自去年以来走红荧屏,拥有庞大的年轻观众群体,可以说每一期电视节目都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对电影的造势。随着电视节目品牌价值的增长,无形中为电影版增加了不少砝码,它跟《爸爸去哪儿》很像,贴着电视节目的最高热度时期上映,自然拥有高人气。

  一位电影营销人表示,今年中国电影院线在贺岁档开始以来真正的喜剧很少,《奔跑吧兄弟》事实上被观众当成了喜剧来看,“并且,这部喜剧对观众没有年龄上的挑拣,从老人到孩子,适合全家人观看。”

  由于日益庞大的中国电影市场早已受到国际关注,“现象级电影”《奔跑吧兄弟》的火爆票房也引来好莱坞方面的目光。对于这一票房“奇迹”,他们的态度则更显“不解”。

  知名影评人托姆·格伊尔说,“综艺大电影”应该是中国独创,这种类型的电影,成熟电影产业的代名词好莱坞,是绝对不会去触碰的。

  《芝加哥太阳报》发表评论称,“在中国,大量的电视观众愿意为这些电视节目的电影版买单,但是如果走到海外市场,这些电影的最终结果就是贻笑大方。”

  美国著名电影网站indiewire在谈到这些中国定制综艺电影时坦言,“这些电影完全不需要去考虑海外市场,甚至于电视观众以外的人,都不需要去考虑,他们所做的就是把电视观众吸引到电影院里再看一遍就够了,这些人足以撑起票房。”

  在强大的观影市场面前,对《奔跑吧兄弟》等综艺大电影未来的种种讨论或许都将显得苍白无力。然而,即便商业属性是电影的重要属性之一,但如果只剩下商业属性,电影的生命力也将不复存在,在生机勃勃却也乱象丛生的中国电影市场,时间会给出优胜劣汰的所有最终答案。(完)

>文娱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