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真人秀掀起童星热 不少家长盼孩子进娱乐圈

2015年06月01日 09:51 来源:姑苏晚报  参与互动()
真人秀掀起童星热不少家长盼孩子进娱乐圈
图片来源:《虎妈猫爸》官方微博

  随着《爸爸去哪儿》《爸爸回来了》等明星亲子节目的热播,童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追捧,不少家长倾尽精力、物力、财力,试图将自己的孩子培养成童星。

  “造星热”的背后反映了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普遍心理,但不容忽视的是,“造星”过程中一些负面因素影响孩子健康成长,以及不少“形式大过内容”的“童星加工厂”借机“宰割”家长。专家认为,孩子成长有其自身的规律,不可急功近利,否则容易适得其反。

  培养“童星”要砸多少钱?

  家住哈尔滨的小学五年级学生美含(化名),希望儿童节能到游乐园疯玩一天,但这对她来说是个奢望。六一当天,美含先要在一场文艺演出中表演舞蹈,然后再在一家综合商场内“走秀”,此外,晚上还有一节钢琴课。

  美含的妈妈告诉记者,美含每天早晨6点开始练习,放学后去学才艺表演,回到家还要完成作业,往往要到晚上11点后才能睡觉。

  同美含一样,7岁的浩浩因为擅长跳街舞,如今已是长沙市内颇有名气的小“童星”。浩浩妈妈说:“高强度的学习,小孩子肯定有受不了的时候,作为家长只能严格要求,在这方面孩子确实是吃了很多苦。”

  孩子吃苦的同时,家长也付出巨大的精力、物力、财力。美含妈妈告诉记者,从美含五六岁起,他们就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艺术细胞,当时就为她报了学费超6000元的“综合艺术小演员班”。为了让孩子们早早赢在起跑线上,各种“小童星培训班”、“土豪”幼儿园应运而生。

  记者了解到,除日常参加培训班的开销外,有些家长甚至不惜砸重金培养“童星”。之前有某少儿题材影视剧制片透露,选角时有家长开出六位数价码,希望让孩子上戏;还曾有媒体爆出家长自费几十万给孩子出专辑。

  “父母主要就是想让孩子有‘露脸’机会”,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说,“有的家长甚至不惜花钱送礼,只为让孩子参加一场集体演出。”

  “童星培训班”真能培养出童星吗?

  记者了解到,在目前市场上,会唱歌、跳舞、乐器的童星已经非常普遍,而会武术、京剧、相声、评书的童星正成为追捧的对象。一名业内人士称:‘招式’越稀奇,越可能‘制胜’。”“

  北京某“童星培训班”工作人员于伟(化名)向记者透露,培训班一般会层层“面试”小学员,故意营造出一种竞争激烈的氛围,而不论过程如何,面试结果总是惊人的相似——“你孩子的条件很好,是可塑之才,在这进行系统培训后,你可能就是新一代的‘星爸’‘星妈’,但名额有限,希望你能把握机会,赶快报名”。不少家长因此做起了明星梦,投入大量精力、物力、财力“造星”。

  于伟告诉记者,“童星培训班”所谓的名师授课也大多是噱头,“一年到头也上不了几节课”。据他介绍,在实际授课中,真正的艺术培训少,花样百出的“打造”多。“比如声乐、乐器,无法在短期内见到成效,对此家长就会不满意,所以学校的培训大多是虚的,比如给小孩拍写真、拍MV。成本小、效率高,家长还买账。”

  于伟表示,相比电视中已经成名的“童星”,多数参加“童星培训班”的孩子虽然参加几场演出,上过几次电视节目,但真正成为“童星”的几率仍微乎其微。

  一位曾经为孩子报名参加过“童星培训班”的家长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光靠参加培训班就想培养出童星可以说是不太可能,因为这些机构的目的就是赚钱。时间长了不仅影响孩子学习,甚至会让孩子和家长的心理都变得扭曲。”

  “童星”被“催熟”,该唤醒谁的“梦”?

  童星看上去光鲜,其实也有着各种困扰,不仅面临着学业、事业难两全的担心,过早的接触社会也让不少童星过分早熟。

  湖南某电视台一位节目编导告诉记者,很多童星说话做事就像大人,过于早熟。“太多童星从小被父母设计走演艺道路,幼年时参与大量商业活动,在此期间一味迎合社会的口味,被塑造成为一个个社会角色,空间错位和角色冲突都会在无形中影响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本身年纪就小,又身处一线,童星容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偏差心态。同时,娱乐圈喧嚣的舆论很容易催生童星们在感情上的早熟。有媒体报道,在《爸爸去哪儿》的节目中,观众们一味地呼唤参演的一名男孩和一名女孩“在一起”,在某次发布会上,该男孩竟直接喊女孩“老婆”。

  更让人担忧的是,一些童星身处名利场中,受到商业包装和媒体炒作的轮番轰炸,一会儿被质疑隆胸,一会儿被曝天价陪酒,承受着超过年龄承受能力的舆论压力。有专家指出,暂且不论这样的消息是真是假,对尚且年幼的孩子来说都是“不能承受之重”。

  据业内人士介绍,国内的娱乐市场对童星的需求并不大,支撑起童星“造星”现象频出的重要原因,不在孩子的“明星梦”,而在家长的“成才梦”“,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使然。

  对此,储朝晖认为,家长适当发展孩子的特长本无可厚非,但切不可急功近利。孩子的成长有自己的规律,父母很难知道孩子长大后适合往哪方面发展。在孩子年幼时,家长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为以后打下坚实的基础。“尊重孩子的天性,而不是过多干预,否则容易适得其反。”

【编辑:李萌】

>文娱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