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不二”的情书,还不是爱情的终点

2016年05月05日 13:54 来源:北京日报 参与互动 

  2013年3月,《北京遇上西雅图》(以下简称《北西1》)凭借独特的切入视角和接地气的故事内容,一举拿下5.2亿的票房,创造了国产爱情电影的纪录。三年后的今天,编剧出身的女导演薛晓路携男女主角吴秀波、汤唯原班人马再度出山,联手打造续作《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以下简称《北西2》)。虽然故事上与之前的电影并无联系,但是《北西2》却延续了前作的抢眼表现,上映当日即票房过亿。其良好的口碑与强劲的声势,票房总成绩超越《北西1》只是时间的问题。

  《北西2》从影片质量上看的确是上乘之作,华语爱情电影中已经好久没有出现如此动人的作品了。《北西2》跳脱了《北西1》中“赴美生子”的热议话题而另辟蹊径,本本分分、却清清楚楚地讲述了一对男女因一次意外的通信而渐生情愫的爱情故事。影片把两个人的不断通信作为组织情节的主体框架,使关于爱情和人生的诗意讨论成为了可能。“云中谁寄锦书来”、“此心安处是吾乡”等等直接放在电影中可能会引发尴尬症的古典诗词,因为有了书信的语境而不再让人感到生硬、不适。在速食化、娱乐化的无厘头爱情桥段充斥大银幕的时候,《北西2》以书信的元素放慢了架构整个故事的情感节奏,反而呈现出了犹如古诗词般缠绵而隽永的韵味。

  实际上,《北西2》中涉及的情感要素,外延已经扩展出了爱情的范畴。女主角凄楚的身世和一段段不成功的恋爱背后,是无法回避的世态炎凉;不服老也要渐渐老去的空巢老夫妻,在思念故土与儿孙却不得见时,充满了不甘与无奈;一心送儿子赴美读书却得不到理解的母亲,其实也不了解青春期的少年怀有的赛车手的梦想和对完整的家庭温暖的渴望……这各种各样的情感,通过男女主角通信的过程,以一种可以被观众接受的方式,上升到了更人文化和哲学性层面的讨论。它们有机地编织在一起,共同将电影中的爱情因子烘衬得更温暖、更和煦。而《北西2》全片便像是创作者写给人世的一封“不二”的情书,充满文艺情怀,但不干涩、不突兀,这也是整部电影最难得的一点。

  然而,如果用文艺的方式同样可以表达情感的温度、甚至表达得更好,这算是《北西2》在国产爱情电影中的进步的话,那么,也许更好的进步是允许我们对《北西2》的进步再做一点小小的挑剔。《北西2》以《查令十字街84号》这本书为线索,用一个类似于《西雅图不眠之夜》的结构串联了一段内核上更像《电子情书》的爱情。在这样的爱情故事里,男女主角的相互吸引,是一种心灵上的投契,达到这种心灵投契的手段,在《北西2》里是通信。电影明确地通过查令十字街84号已故老板的遗言告诉观众,书写信件是希望更多人可以慢下来发现更多的美好。可是作为“读书人的圣经”的《查令十字街84号》里,心灵投契的途径应该是阅读,而这是被电影相对弱化的一点。

  再者,写信带来的心灵投契是否必然会流向爱情的结局?现成的反例就在电影中。那对共同生活了将近七十年的老夫妻,老爷爷的传统文化底子深厚,给孙子写信都用文言文,可老奶奶一生只认识自己名字的四个字。看起来,他们之间关系与男女主角的心灵投契是有距离的,可谁能说,七十年相濡以沫的感情中没有爱情?而另一个重要的反例,则是电影的重要线索《查令十字街84号》本身。实际上,和作家海莲通信的原书店老板一直有自己的家庭,他们从始至终只是笔友。《北西2》里似乎还是可以找到对于“爱情”这种市场偏好的迎合,其对爱情背后现实性与精神性关系的表述,是有些暧昧不明的。

  当然,以上的挑剔或许都是在吹毛求疵。但为什么我们不能再期待一下,有朝一日,国产的爱情片可以在有温度基础上同样拥有厚度呢?而从这个意义上出发,《北西2》这封“不二”的情书,还远不是爱情电影的终点。

【编辑:尹璐】

>文娱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