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网生内容被监管并不是“凛冬将至”

2016年11月14日 10:26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参与互动 

  最近,“网”字头的产品似乎有些时运不济,先是“网约车”新规出台,整个行业遭到重创;然后,60部“网络大电影”被广电总局突然下架,而且不给任何整改机会;随后,网信办整治“网络直播”,12月1日起,网红们躺着赚钱的好日子结束了!有人因此哀怨,“政策转向,市场凛冬将至”。不过,事实也许并不那么悲观,市场仍在壮大,只是投机取巧的时代结束了。

  以上三款网络产品几乎在同一时间遭遇整治,原因存在共性:其一,在多年野蛮生长过后,都达到了相当的市场规模。比如网络直播,业内人士预计,2016年网红产业产值接近580亿,远超去年中国电影440亿元的票房,而网络直播是网红产业中最火热的IP流量变现渠道。其二,以上行业都在野蛮生长中积累下年深日久的问题。网络大电影和网络直播“发于低端、兴于网红、衰于抄袭、毁于色情”的发展套路,已经到了不能再等闲视之的时候。

  应该注意到,官方在确定收紧之前,已经多次释放信号给予从业者改过的机会。比如,在对60部网络大电影下架之前,片方每个月都会收到各大平台发来的具体影片下线修改意见。这些修改意见源自官方或通过电话或通过QQ对平台进行的口头提醒,偶尔官方还会对平台海报和焦点图涉及的太过裸露暴力的地方提出修改要求。相比于白纸黑字的限令、规定,这种警示不可谓不温柔,不可谓不周到。

  同样,网络直播的监管也并非一日促成。在11月4日网信办出台《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前,国家版权局、文化部、公安部、广电总局仅在今年就曾6次实施对于网络直播的整顿措施,有的随机抽查直播内容,有的普查网络平台资质,有的监测安全管理。监管越管越严,其实也在一次次提醒从业者,打擦边球的日子结束了。

  与其担忧被政策清洗,不如转换一下思路。如果你打算涉足网络大电影或者网络直播,就先别考虑这些问题:带色儿的话题聊到什么程度有流量还不被禁?胸露到哪儿算刚刚好?鬼故事、暴力内容怎么跟风才能不下架……多想想,什么题材的片子市场还没有?怎么拍才能在同类题材中脱颖而出?正能量的话题怎么聊才能寓教于乐?

  大浪淘沙之际,只有站得更高才能不被淹没。

  文/本报记者 祖薇

【编辑:鲍文玉】

>文娱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