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12部烂片都被影院“遗弃” 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2017年09月26日 13:37 来源:华西都市报 参与互动 

  烂片被影院“遗弃” 未尝不是好事

  ◎李晓亮

  9月22日,国内影院16部新片上映,除了4部(以进口片为主)有排片,其余12部都被影院“遗弃”,比例之高让人咋舌。这么多烂片怎么诞生的,又是怎么进院线的?记者近日采访了制片、发行、院线等多方人士,发现其中越来越多的秘密。(钱江晚报)

  其实在这之前,就有影评类公号在哀叹“这将是国产片史上最黑暗的一周”。因为是影市前瞻,所以只能感慨“一周有20部上映,可能18部大烂片”,而从新闻里实际情况看,集中于周五的16部里,就有12部被弃,而且清一色的全是国产片。

  这几乎是集体“放弃治疗”了:在国庆档前一周,十几部扎堆要进院线;可能还是花大价钱买进的,但实际排片时却八成被弃。而且这套倒贴钱式买进流程,似乎投资、制作、发行、院线,甚至都是心照不宣的:投资方,制作方,明知是烂片儿;发行方明知,花了钱也上不了;院线方明知上了也没人看……

  你看不出这种拍出来没人看,甚至在拍前都知道不会有人看的片,有何拍和排的必要。但是,在唯利是图,急功近利的“扎钱界”,这不仅必要而且是必然的:一个草台班子,不管何种手段,只要能扎到钱就成;不管出于何种目的,只要投资了,最终也必须要看到出货;而这个货,对于草台发行班子,又是必需品。这像是一条食物链,但却不是健康绿色食品,而像是食腐动物专属分支链条。而院线自然不傻,虽也有高品质艺术片遭遇“一日游”,那也是目前受众小的市场原因,但对这种散发着腐臭的烂片系,在商言商的院线方,就算收钱放水,最终也不会排映。

  这就是烂片行销产业链中所谓的“资本背后的秘密”。当然,在观众眼里这秘密甚至没人关心。看起来似乎亏本的只有人傻钱多的冤大头投资人。而若投资背后也有猫腻,那就不在此讨论范畴了。仅就电影产业而言,只有这种烂片儿不受各方待见,影视健康发展才可期。

  文中提及“现在很多电影,对公司来说更是一种‘产品’”,似乎产品化才导致烂片化。或也不尽然,真的所谓大数据、定制款的产品思维做出的影视作品,爆款也不少。比如今年勃兴的网剧,从《河神》《那年花开》到《白夜追凶》《无证之罪》。这也算互联网影视产品,但却是精品。而上述12部遭弃的烂片,最多算是残次品。

  产品也有品控。最有力的,当然是观众审美力的提高和容忍度的降低。正如新闻中所指出的,“近年国内观众的审美能力大大提高,加上票价降低,时间成本飙升,观众对烂片越来越零容忍”。

【编辑:张燕玲】

>文娱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