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企鹅号《破茧》对话袁隆平:有生之年 每公顷试验田达到20吨

2019年10月15日 18:3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10月15日电 10月,正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诗中时节,稻田里金灿灿、沉甸甸的稻穗和农人的笑脸辉映着,最是耀眼。百姓的这份幸福,绕不开那个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如雷贯耳的名字——袁隆平。

  近日,“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院士受邀做客企鹅号《非凡中国•破茧》节目,90岁高龄的袁隆平再次阐述了自己关于杂交稻的两个梦想:禾下乘凉和覆盖全球,提到增产话题,他特别表示,希望在自己有生之年能达到每公顷20顿产量。目前,该节目已在“新京报”企鹅号账号上线,用户在腾讯新闻、腾讯微视、天天快报等平台可同步观看。

  作为一档以“个人与时代对话,见证祖国腾飞”为主旨的微型访谈节目,《破茧》本着挖掘名人故事、弘扬名家精神、传播爱国情怀的目的,邀请不同领域的5位大咖讲述祖国70年峥嵘岁月里的奋斗征程,用细微的笔触从个人视角探寻新中国破茧腾飞的艰难历程,为大众呈现出一幅幅劳动者以不同方式创造非凡中国的光辉图景。

  袁隆平院士是世界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于推广,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做出巨大贡献。在接受《非凡中国•破茧》栏目采访时,袁隆平院士精神矍铄,再次阐述了自己关于杂交稻的两个梦想:禾下乘凉和覆盖全球,提到增产话题,他特别表示,希望在自己有生之年能达到每公顷20吨的产量。

  从不到30岁开始研究和培育杂交稻开始,袁隆平60多年来始终怀着蓬勃的热情沉醉于科研工作,谈及“退休”话题,袁老直率说道:“只要身体好,就不退休。”今年已90岁高龄的袁隆平亲切地和大家分享了他的长寿秘诀:遗传得好,热爱运动,心胸开朗。他还勉励年轻人“不要只向钱看,理想要高雅一些”,要“赚对社会和老百姓有益的钱”。这份为人民事业“活到老,干到老”的敬业奉献精神,值得我们毕生追随。

  袁隆平院士是从60年代的饥荒中走过来的。1994,美国经济学家布朗提出过一个疑问:“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凭当时我国的粮食产量,根本无法养活基数庞大并且还在继续增多的中国人口。但是短短25年之后,中国农业科技飞速发展,仅仅依靠杂交水稻的研究和推广,我国每年增产的大米已经可以多养活6000多万人,并有充足的能力为他国提供粮食援助。“我们现在向亩产1200公斤冲刺。”袁隆平说。在以袁隆平为代表的农业科研人员的努力下,我国粮食产量猛增,农业技术腾飞,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农民增收致富之路越走越宽广。

  节目中,袁老还现场秀了一段英语,他用英文祝福非洲:中国帮助他们发展杂交水稻事业,他们将拥有光明未来。“如果全世界有八千万公顷的稻田种植我们的杂交稻,每公顷增长两吨来算,每年可以增产稻谷一亿六千万吨,就能多养活五亿人口。”从袁老脱口而出的一连串数字中,我们看到杂交稻对世界粮食安全和世界和平的重大意义,我国对马达加斯加、利比里亚等非洲国家的杂交稻种植技术援助,正折射着祖国在崛起过程中心系世界的大国情怀。

  《破茧》节目是企鹅号探寻国家发展脚步、弘扬国人奋进精神的正能量之作。除《破茧》外,还有《Z世代青年说》、《我是一个兵》、《我人生的七个瞬间》等多档精品节目,通过讲述大国重器、科技创新、强军兴军、文化传承中不同角色人生经历的故事,见证祖国70年来栉风沐雨、艰苦奋斗的非凡历程。

【编辑:叶攀】

>文娱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