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中国侨界

陈正华:用一生写就的爱国华侨史诗(四)

2011年09月14日 14:0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网郑州9月14日电(记者 李朝栋 通讯员 陈琪瑛)谈到漂泊海外的生活,陈正华老人说,这是他一生都不会忘记的。

  他说,那是一九三四年的九月,十六岁的他因生活所迫只身离家,飘泊海外,到菲律宾去找他的父亲,期望着能在那里挣些钱来建家立业。

  到菲律宾后,他先到姨夫的店里当学徒,吃住在商店。姨夫全家都在菲律宾,在百阁区经营一家中级杂货店。那时,他是刚到菲律宾的“新客”,在店里学做买卖,学讲菲语(他加禄语),帮着店里做晚饭,打扫卫生和帮助搬运商品等活。他在姨夫店里当学徒年余,后来他的父亲开一小杂货店,因缺少人手,便把他找去帮忙。

  父亲的小杂店在距离百阁有十里地的一个山村里。这个山村比较偏僻,全村只有二十多户人家,多数人以做裁缝和当舞女为生,生活比较贫困。村东面有一家舞厅,每天晚上都有许多舞客来这里跳舞,经常跳到深夜。他父亲的杂货店在舞厅的旁边,营业时间是上午和晚上。上午卖给当地居民需要的柴、米、油、盐、面包、蔬菜等食品,这是适应当地居民一天吃一天的习惯。晚上主要卖给舞客烟、酒、汽水、糕点和水果等商品。生意还能凑合过去,每月都有少量的盈利。然而,由于地点偏僻,舞厅比较混乱,经常有打架和酗酒的事发生。有一次,有个醉汉酒后滋事,骂骂咧咧,买东西不付钱,竟动手把父亲的手腕打折,当地警察却偏袒滋事者,那时父亲感叹地说:“我们祖国太弱了,华侨寄人篱下,有理也无法说清”。

  他在父亲店里帮做买卖,事情并不多,倒也自在,有时还可以到马尼拉市等地去游玩,特别是王彬街,亦称唐人街,是他经常去的地方。那是华侨集居地,有一条商业街,全长约半公里。街上有戏院、电影院、银行、邮电局、华文书店、百货店、旅馆、饭店等百余家,还有几家中小学和寺庙。街上商店都按照中国样式摆设,华侨间讲的是福建闽南话。当走进王彬街时,就会觉得好像走进闽南市镇一样。闲时便去看国产影片,在那里看过《渔光曲》、《夜半歌声》、《十字街头》、《淞沪之战》等影片,其中《化身姑娘》连看几遍,觉得很有意思。

  每到清明那天,他还常到华人坟场去看墓楼。华人坟场在马尼拉市北郊,占地有数百亩,建有各式各样的豪华墓楼,有宫殿式、庭院式和西洋式,很有“特色”。

  他在父亲店里期间,想继续上学读书,提高文化知识,后来父亲同意让他白天在店里帮助做买卖,晚上坐电车到百阁华侨学校读夜校。与此同时,父亲请了一位菲人的英语教师,白天来店教他学习英语。一年多后,因他离开这间小店,才停止了学习。

  华侨在菲律宾做生意,主要是讲菲语,即他加禄语。但是,由于菲律宾被西班牙统治三百年,后又被美国统治四十八年,讲这两国的语言大有人在。因此,华侨除了学讲菲语外,还要学讲少许的西班牙语和英语。提起学习英语,他曾在菲律宾学习年余,后又在郑州补习学校学习三个多月,但因种种原因,始终没有把英语学到手,如今想来很是遗憾。

  1936年8月,他被菲律宾巴西区的许先生雇用到店里当店员,帮助他在菜市内摆设水果摊。许先生是“菲律宾巴西华侨商会”会长,当地的华侨领袖,颇有威望。后因许先生日常事务忙碌,顾不上店务,便把水果摊让给他经营。他接管许先生的水果摊后,每月交纳摊位国币五元,出售的水果从他姨夫店里拉回,卖后才结账。他摊位上卖的苹果、橘子、梨子、柚子等水果,全是中国出产的国货。由于菜市场的营业时间在上午,下午市场的人很少,有时还提早关门歇业,因此买卖并不好做,每月盈利很少,只能维持个人的生活。他白天在菜市场摆水果摊,晚上到南洋中学读夜校,闲时做抗日工作,尽管日夜忙碌,但那时心情是愉快的。(待续)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谢萍】
    ----- 中国侨界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