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学者倡建大区域侨务工作合作模式

2014年01月10日 20:0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北京1月10日电 (记者 杨凯淇 娄晓)“以前的老侨是‘两点一线’,凭借感情往返于住在国和侨乡之间;现在的新侨则是‘三角互动’,他们在住在国、工作地和家乡地三者之间互动。”在北京参加全国侨办主任会议的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上海市侨办决策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吴瑞君指出,建立一个大区域侨务工作合作模式十分必要。

  全国侨办主任会议1月9日至10日在北京召开,受邀与会的专家学者建言献策,为侨务工作支招。

  吴瑞君现任华东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从1997年起便从事侨务政策的研究。据她了解,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新华侨华人选择回到中国,在这些人当中,家乡地是小地方的新侨通常并不会回到家乡发展。

  她在基层调研时发现,回国后的新侨人士首先会考虑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与此同时,这些新侨亦有很多是来自独生子女家庭,他们会考虑到家庭因素,或者就近发展,这就使得他们与家乡地的互动性也很强。

  于2013年11月4日在北京发布的《中国海归发展报告(2013)》国际人才蓝皮书也涉及上述现象。

  蓝皮书指出,“海归”回国就业地区覆盖了15个省市,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山东等发达省市。其中,有41.6%的“海归”在北京就业,14.2%的“海归”在上海就业。

  蓝皮书亦指出,家庭团聚也是海归回国的主要原因之一。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出生的年轻“海归”大多数为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留学生和家庭之间相互依赖程度比较高。

  对此,吴瑞君认为,研究新侨如何进行“三角互动”,并建立一个相应的工作机制,有助于开拓侨务工作的大区域合作模式。

  她指出,由于许多基层侨务人员配备较少,经常忙不过来,而这种情况又很难在短时间改变。因此,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大区域侨务工作合作模式可以有效缓解这一问题。(完)

>中国侨界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