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奉林:中国外交政策中的侨务问题研究(3)——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中国侨界
    陈奉林:中国外交政策中的侨务问题研究(3)
2009年08月05日 09:4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三、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侨务政策

  首先,倡导互利双赢,在实现中国国家利益时也使华侨、居住国多元受益。所谓互利双赢,就是开展与华侨互利合作,在合作中分享利益,不对华侨要求单方面的义务,也不过多地强调他们对祖国的效忠与服从。由于长期生活在国外,不同的教育、经济条件、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他们的政治认同与归属都有一定的倾向性,很难说他们再认同或归属于中国,尤其在国外居住的年轻华侨更是如此。认识到他们发生的变化,对于我们制定政策十分重要。今后如何发挥侨力为我国服务呢?这是需要从我国国情的战略高度,以大外交的战略思想为指导,对侨务战略与措施作通盘考虑,建立中国―华侨―居住国多元受益的利益分配模式,最终使多方受益。

  其次,在华侨中倡导共同富裕,在提高国力时帮助华侨摆脱贫困,走向富裕。华侨作为中国公民的一部分,应该享受党和国家富民政策的好处,而不是简单地在舆论上和道义上的呼吁。这就要求在外交工作中加大侨务工作的比重。中国政府在有条件的国家开设的工厂、矿山、采油等机构,可以吸收华侨劳务、技术和资本,尽可能地给华侨增加创业和发展机会。例如中国在海外的企业逾10000家,遍及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有利于华侨发挥作用。我们倡导与华侨互利合作,在实现国家利益时使华侨受益,在提高国力时使华侨摆脱贫困,走向富裕。对华侨的帮扶决不是大包大揽,解决他们所有的问题,而是通过我们的帮助使他们走上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道路;帮助他们掌握现代知识与技能,拓展就业渠道;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在用工、招生等方面予以优先照顾等等。

  第三,确立“以人为本”、“外交为民”的理念,保护海外华侨利益。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是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争取更多的发展机会。中央近年提出“以人为本”、“外交为民”的新理念,这与我国侨务政策的目标是一致的。强调“外交为民”,是我国国力相对提高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国际活动空间扩大的产物。现在我国在世界设有240多个使领馆,有几千名外交人员在世界各国工作,保护华侨利益是我国侨务政策的重要内容。据外交部统计,近年每年在海外发生的中国公民各类事件达30000起,数目之大,涉及范围之广是空前的。

  西方国家很早就懂得通过领事裁判权保护本国侨民的海外利益了。相对而言,我国的领事保护则起步较晚。2006年5月,外交部在领事司设立了领事保护处,在此基础上于2007年8月建立了领事保护中心,颁布《中国领事保护和协助指南》,对海外侨民实施领事保护制度。侨胞的权益只能维护和争取,而不能无限制地扩大,否则就容易滑向民族利己主义泥潭。

  第四,结合经济全球化趋势,作适度的爱国爱乡宣传。应该看到,经济全球化对国际移民的全方位冲击,同样波及到华侨。华侨当中许多共性的东西在逐渐消失,多样性的东西在逐渐显露。这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研究问题的视角,即承认发展中的差别与多样性的存在,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办法。但是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当务之急不是过多地宣传或强调“同”的方面,而是顺应历史潮流,施之以利,根据自身的发展与需要,作适度的爱国爱乡宣传。在经济全球化中西方国家占主导地位,华侨身在新的经济格局中面临多种选择。这就决定了我国的侨务政策必须从华侨的立场出发,为他们着想和考虑,在经济上多为他们做些实事,而不是过多地对他们做政治宣传。

  第五,淡化“大中华”思想宣传,避免居住国对华侨产生误解和恐惧。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几乎与所有国家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长期以来在国家关系主导下的华侨华人问题也进入一个平稳发展时期。但是在问题的另一面,华侨与当地民族矛盾远没有消除,近年频繁发生的经济纠纷、袭击和抢夺华侨商店与财物的事件,也向我们敲响了警钟。这些问题对华侨来说是非常重要和现实的,关系到他们的生存与发展。例如1965年发生在印尼的大规模屠杀华人事件,主要借口就是怀疑华人对印尼的忠诚,并把他们当作颠覆印尼政府的“第五纵队”。

  随着中国经济崛起,一些国家特别是周边国家对中国和平发展产生疑虑甚或恐惧,担心中国强大起来之后会搞大国霸权主义。我们的当务之急,是淡化“大中华”思想宣传,也不搞“大中华经济圈”之类的宣传,而是多做些四海为家、落地生根之类的宣传,帮助他们在政治上、经济上有所作为,以维护华族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在周边国家多做些增信释疑的工作,对华侨在国外发展无疑是十分有益的。

  第六,正确处理中国与华侨、居住国的关系。在研究和制定政策时必须充分考虑华侨所在国的背景,从当地的角度出发研究问题。我们不否认海外华侨在民族感情、文化认同方面与祖国有无法割舍的联系,但也反对机械地形而上学地看问题的观点,也就是说必须承认他们与中国有一定的联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已成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不能把主观一厢情愿的东西强加到他们身上,不能犯历史上的“中国中心主义”错误。理论僵化的地方正是科学研究起步的地方。在承认华侨所处地位、环境发生变化,不同于国内一般民众的前提下,就应该考虑中国与华侨、居住国的关系。中国政府负有对华侨引导、支持和帮助的义务,希望他们在居住国生根、发展;同时还要帮助他们处理与居住国、当地社会的关系。这关系到中国、华侨与居住国三方的共同利益,不可偏颇。

  第七,从全球化的大趋势出发,拓展中国与华侨网络的联系。经过多年发展,海外华侨已经形成强大的商业、金融、资讯、人脉网络,如果能充分开发和利用这些网络资源,那将形成巨大的物质财富。(作者单位:外交学院外交学系,本文摘自“国务院侨办2007-2008年度课题报告”)

【编辑:杨丽
    ----- 中国侨界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