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运,被称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周期性的人类大迁徙。在40天左右的时间里,有30多亿次的人口流动,占世界人口的1/2,相当于全国人民进行两次大迁移。在这场长达40天的迁移中,上演了太多“一票难求”的故事和辛酸无奈的经历。有人说:“只有经历过春运的人,才能真正理解中国。”

    

    “春运”来临,网络上也开始了一年一度的“吐槽大会”,甚至有人直言:“我的中国梦,就是一张能回家过年的车票!”网友们的抱怨、调侃、委屈背后,不仅是一颗想回家过年的心,更是一个国家现实存在的矛盾,是通往“中国梦”的路上必须解决的问题。

    

    首先看几个关于春运的故事,也许这些故事跟你有关,也许这正是你的亲身经历……

六个人的“春运故事”
出行方式:飞机

出发地/目的地:厦门-->大连

里程:1929KM

    经过:我的外甥,在火车站奋战N天后,终于买到一张厦门到上海的站票,打算到了上海再买票回大连。我把上海站风起云涌,人头攒动的壮观照片给他看,他冷汗直流——到了上海也不好办。

    无奈只能选择飞机。机票很好买,只要你有银子。如果有护照,就更好了——从厦门到菲律宾再从菲律宾的马尼拉直飞大连。虽然绕了点,但只要99元。可惜外甥没有护照,最终买了一张七五折的机票。外甥飞走了,退火车票的任务自然而然交给了我……

[详细]

出行方式:火车

出发地/目的地:桂林-->济南

里程:2114KM

    经过:一年了,终于可以抛下所有的负担和家人团聚,但接下来的旅程,让人胆寒。我不敢喝水,不敢吃东西,巴不得变成冬眠的蛇,把生命需求降到最低限度……

    学生票开售第二天,我在桂林火车站排了两小时的队,买到一张桂林到郑州的无座票,庆幸的是我有三位同学买到坐票,上车后可以“投靠”他们。

    上车那天,我怀着忐忑的心情拉着箱子和板凳来到火车站,看那架势就晕了,黑压压的全是乘客。跌跌爬爬地挤上火车,过五关斩六将,受尽了白眼,赔尽了笑脸,一个多小时后,终于挤完三个车厢,找到了买到坐票的同学。我把小板凳放在过道上,打算靠这个四条腿的小东西支撑完30多个小时的路程。可是,连五分钟的安生都不能有。上厕所的、打开水的、推小车卖货的、拖儿带女上下车的……我于是不停地起立、坐下、起立、坐下。人越上越多,车厢里挤得人手脚都没地方搁,上厕所、打开水已经成了攻坚战。

    一夜一天的行程熬下来,我只吃过两片面包,喝过几口水,去过一次厕所,总共睡了半小时觉……[详细]

出行方式:动车

出发地/目的地:北京-->重庆

里程:2091KM

    经过:听说高铁是好多人回家的首选交通工具,为了能够轻松回家,我怀着一颗对新事物好奇的心,决定去买张车票。排了1个多小时的队,就买到了一张北京到重庆的动卧车票,这让我很是欣慰。

    首次坐动车感觉就是不一样,动车的检票比起普通列车要顺利很多,丝毫感觉不到往年回家坐火车的苦恼,有一种坐飞机的感觉。因为携带的行李少,所以很轻松地上了车,车厢很干净,也非常宽敞,内饰很整洁,列车员的服务也很周到,要不是车厢顶部滚动着的时速信息,我真不敢相信这就是183迈的速度。

    回想往年春运回家的路,车厢里人贴着人,脚贴着脚,车厢外卡咔嚓嚓的车轮以每小时不到60公里的速度向前运行。如今变化之快真是令人咋舌,惊叹中国速度之快,惊叹铁路发展之给力,为咱老百姓出行带来了福音!

出行方式:汽车

出发地/目的地:郑州-->苏州

里程:914KM

    经过:2005年春节,无论如何也买不到郑州回苏州的火车票,硬座都没有,连票贩子都让我另谋生路。于是跑到长途汽车站,买了最后一班到苏州的长途大巴。

    那年回苏州的加班大巴车,开始坐了不到一半人,谁想车子出发后,拐到了一个加油站里,门一开,呼呼啦啦上来二十号人,全是大包小包的农民工兄弟,连过道里都坐满了。这下老板满意了,开足马力猛跑。跑了几个小时,已经是半夜十一点,突然停在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路边饭馆,司机把人全部赶下来…… [详细]

出行方式:摩托车

出发地/目的地:肇庆市-->贵州省石阡县大沙坝乡

里程:1300KM

    经过:2011年1月24日,距春节还有10天。早晨7时,1980年出生的汪正年带着妻子、堂哥汪长军夫妇以及10年没有回家过年的姐夫鲁朝军一行五人,从广东肇庆启程,踏上了“摩托返乡路”,目的地是1300公里以外的贵州省石阡县大沙坝乡。

    他们途经广东、广西、湖南、贵州四省区,翻过海拔700多米的雪山,经过狭窄的羊肠小道,生火取暖,搓绳防滑,推车前行。为了省钱,每晚五个人挤一个房间,每人吃不超过5元的快餐,为省漫游费不打一个电话……尽管天气恶劣,冰雪封路,原本三天两夜的行程变成了五天四夜,但他们还是省了不少钱。

    1月28日下午,当他们抵达千里之外的老家时,母亲已经烧开了热水,正等着杀猪过年……[详细]

预计出发地/目的地:杭州-->蚌埠

    经过:我提前很早托售票员朋友买火车票,对方最开始打包票可以搞到,结果到回家的前一天被告知,没票。

    只能想其他办法:公路别想了,杭宁几乎只对大货放行,南京的几座长江大桥堵的像水桶;飞机?可惜我的老家只有军用机场,没有民用机场,总不能坐到合肥去吧!这样倒腾的话小孩子折腾不起。想了下,到南京的动车还是可以开的,跑去问,得到的回答是可以开但只到南京。又给南京的亲戚打电话,问那边回家好不好回。南京的亲戚说,你来了就在这里过年吧,火车挤不上,汽车开不走,别想着回去了。

    无语。怎么回家的路就这么难呢!听说即使能回到蚌埠,下了车也很难,以前20块钱打车到家门口,现在给200人家也不拉了:雪太厚,路太滑,没人愿意跑。

    在一切希望都破灭之后,很慎重地打电话告诉家人,今年实在没办法回去了…… [详细]

回家:愿望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导读:据有关资料表明,我国目前光是铁路运力就还差40%左右,与巨大的人流形成强烈的反差。所以,铁路年年都是“一票难求”。但运力缺口并不是“一票难求”的唯一原因:窗口排队买不到票,订票电话打不进,12306登不上……这些不仅仅是客流压力过大导致的,更深层次上,是源于铁路这种公共资源的经营性垄断。
1
“需求”与“运力”的矛盾
    2013年春运从1月26日开始至3月6日结束,共计40天。初步预测,春运期间全国旅客发送量将达到34.07亿人次。“运力有限”,是铁路对“春运难”问题最理直气壮,也是最让人难以反驳的理由。有资料表明,我国目前光是铁路运力就还差40%左右,所以,铁路年年都是“一票难求”。

    面对春运的“脉冲”,中国铁路运力为何如此不堪?据内部人士透露,中国的铁路运力,有70%以上的运力都不是用来运人的,是运煤、铁材、钢材、石材、大米这类东西,这部分是国家分配好的,不能动。剩下的30%还要分给一些企业,如快递公司,汽车公司等等。而真正用来“运人”的也就15%-20%左右。就好比每天24小时,有20个小时都不能动,剩下4个小时,再怎么加派,效果也有限……[详细]

2
“买票”与“卖票”的博弈
    每年春运,被批评最多的莫过于“买票难”。有人在售票窗口排第一位没买到票;有人因排队时间过长在售票厅当众小便;有人通宵排队体力不支猝死;有人在12306网上刷了N小时最终购票失败……太多事实证明——春运期间,通过正规渠道很难买到票。

    有人排到第一位买不到票,却看到售票员手旁放着一堆打好的票;很多人排了一夜的队最后却当了炮灰,但黄牛却穿梭在人群里问“要不要票?”——铁路内部的售票猫腻老百姓始终无从得知;而慢如蜗牛、BUG百出、界面丑陋、UI粗糙、用户体验烂到极点、被爆料投资超5亿的12306网站更是让买票的人感到绝望——要知道IBM给达美航空做的全球票务系统才花了3000万美元,其中还包括服务器和人员培训!该网站支持162个国家,1774个机场的全球无延迟退订票,日点击率7亿次,目前还没有出现过因过载导致不能正常访问情况。

    改革三十年,像铁老大这样,既负责管理又负责经营的部门,已经不多了。经营、管理、裁判三者合一的强势垄断地位,使得铁路的经营成本居高不下,百姓买票始终困难。这个近乎“世袭制”的王国,垄断着铁路这种公共资源,并将其当成自己的铁饭碗,垄断不除,想破解购票难题,是不可能的……[详细]

3
“市场”与“体制”的对决
    为应对购票困难,一些网站推出了“抢票插件”,帮那些急切回家的“游子”提高“成功抢票”的几率。然而这些抢票插件却被铁道部冠上了“不公平”、“违反规则”等罪名,并被工信部叫停。

    铁道部斥资约5亿建起的平台,竟经不起小小网络插件的冲击?面对这么尴尬的现实,政府部门不先想想怎样修补BUG,却忙于“约谈”和“叫停”,用行政权力去阻止市场行为。难怪连新华社都忍不住评论:“自己傻就怨别人太聪明!”

    抢票软件的出现,说明有市场就有就有供应。事实上,“抢票软件”也是“搏票族”无奈的选择,它不过是将手动买票的过程通过软件实现自动化的一种技术手段——就像有人用笔算数,而有人用计算器。

    无论是指责开发和使用抢票软件的人“不厚道”,还是铁道部、工信部联合动用行政权力遏制市场需求,都反映出“绝对垄断、铁板一块”的体制下,滋生出的“铁老大”思维……[详细]

一些声音
写下我的中国梦
结语

    中国的“春运”难题,的确非一朝一夕能够解决。春运背后,有中国庞大的人口数量、有不平衡的地区发展、有短时间无法提升的交通运力,但是,也有不透明的购票机制、不公平的特权和利益——这些才是被公众诟病的重点。

    从不奢求一日之间梦想成真,但是就像很多网友说的那样,希望铁道部早日实现“最新”承诺,到2015年,春运不再“一票难求”。

    中新社区郑重邀请您加入“中国梦”的绘制。写下你的中国梦,写下你关注的话题,我们会持续跟进,并从中筛选出一部分梦想进行讨论。中国梦,因你更精彩。

 本期策划:李仙洲/黎志影         设计:陈光华       技术:李伟伟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