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PRADA的不一定是恶魔

  沈嘉

  如果人们对以名牌包裹玲珑曲线的女士的印象,还停留在电影《穿PRADA的恶魔》(The Devil Wears Prada)中顶级职场精英形象的话,那么这个观念应该更新一下了。

  笔者最近在北京参加一个活动时看到,显是20岁出头的都市女孩或是拿着Hermes(爱马仕)的Kelly Bag,或是背着小巧一些的Chanel(香奈儿)黑色牛皮翻盖包。而同样年轻的男士们,则穿着Burberry的羊毛牛角大衣,或是袖标明显的Moncler羽绒服。

  这不是什么高级沙龙,只是一个票价平平的先锋话剧的演出现场。奢侈品在内地消费的大众化风潮,由此可窥一斑。

  世界奢侈品协会最新公布的中国十年官方报告数据提供了印证: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奢侈品市场年消费总额达到126亿美元(不包括私人飞机、游艇与豪华车),占全球份额的28%,已成为全球占有率最大的奢侈品消费国家。

  全球知名战略咨询机构贝恩公司同期发布的《2011年中国奢侈品市场研究报告》则称,去年中国内地奢侈品消费增幅预计达25%以上,市场规模首度突破一千亿元人民币。

  根据一些机构的预测,自上年圣诞节至2012年中国春节期间,中国人在国外的奢侈品消费总额预计将达到57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中国高端消费市场的增速令奢侈品集团和行业协会感到兴奋,却为不少舆论诟病。有关数据披露后,有媒体认为这是“病态经济”,亦有认为,奢侈品消费阻碍了实体经济的发展。

  某种意义上的“病态”的确存在,但指责不应该只针对消费者。

  奢侈品消费群体在内地的年轻化如果与身份认同焦虑有关,那么这是社会主流价值风向的问题。

  至于有机构出具的数据分析,内地奢侈品消费有近半数由送礼需求构成——政府官员是链条的终端。那么庞大的奢侈品消费数字实际反映了“权力的价格”,这是政府需要自省并改革的问题。

  对实体经济造成冲击?也许恰恰相反,实体经济的不振间接促成了奢侈品市场的兴旺。就其中的高端消费来说,投资、保值是一项重要诉求。

  而未计入奢侈品消费的诸如古玩、字画等艺术品投资,则更说明了这一需求——内地投资渠道匮乏,对民间资本来说,只有奢侈品及艺术品投资是少数不设门槛的。

  社会学家可以继续批评奢侈品消费中的享乐主义,政治家们则应该去纠正权力体制的不端,而对于市场中的普通投资客来说,也许最实惠的是参与这股已经既成事实的大潮——譬如购买奢侈品股票。

  尽管从港股市场看,诸如Prada、Coach等上市公司近期表现平平,但从长线看,奢侈品行业整体仍在上升通道。对有耐心的投资者来说,用同样的钱去买Prada的股票,应该会比买一只手袋获得更丰厚的回报。

  (2012年1月17日)

  中国新闻社,简称“中新社”,是中国以对外报道为主要新闻业务的国家级通讯社,是以台港澳同胞、海外华侨华人和与之有联系的外国人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国际性通讯社。

  经刘少奇定名,1952年10月1日,中新社由中国新闻界和侨界知名人士发起成立。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廖承志是中新社的创办人和领导者。发起创建中新社的还有金仲华、胡愈之、洪丝丝等文化界、新闻界知名人士。著名国际问题专家金仲华担任第一任社长。中新社的前身是1938年在周恩来的参与策划下,由进步文化人士范长江、胡愈之等发起成立的爱国进步新闻机构——国际新闻社。 中新社担负的职能主要是:对外新闻报道的国家级通讯社,世界华文媒体信息总汇,国际性通讯社。履行职能主要通过四种形式:一是传统形式的报道,包括文字、图片通稿,专稿等;二是新形式的报道,主要是网络、信息、视频、手机短信等;三是对海外华文报纸供版;四是社办报刊。

  中新社现有员工2000余人,总社设在北京,拥有46个境内外分社。在北京、纽约、香港设立发稿中心。建有多渠道、多层次、多功能的新闻信息发布体系,每天24小时不间断向世界各地播发文字、图片、网络、视频、手机短信等各类新闻信息产品,客户和合作伙伴遍及世界各地。

  中新社是亚洲上网最早的中文媒体。www.chinanews.com于1995年在香港创建。1999年1月1日,中新社总社在北京开办中国新闻网,简称“中新网”。中新网秉承中新社的传统风格,追求“快速、平实、客观、理性、专业、雅致”,在众多的网络媒体中别具一格。中新网是中国重要的新闻网站,也是全球中文互联网原创新闻报道最重要的内容供应者。 中新社于2000年1月1日创刊出版的《中国新闻周刊》,现在已是中国最知名的时政周刊之一,并以英、日、韩、意等4种外国语出版5种版本。周刊以其敏锐、深刻、犀利、独到的精神坐标在国内新闻周刊中独树一帜,其个性化标签“影响有影响力的人”,已鲜明地印刻在读者心目之中。

  中新社每两年主办一次“世界华文传媒论坛”,是规模最大的全球华文传媒领袖峰会,从2001年开始已连续举办了六届。2009年第五届论坛期间,在中新社倡议下成立了以“服务、互动、平等、共赢”为宗旨的“世界华文媒体合作联盟”,目前联盟有34个国家和地区的304家成员单位。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总机:86-10-878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