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APP

中新视频

中新网

探访贵州“月饼小镇” :传统美食带动村民致富

发布时间:2020年09月05日 18:5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分享到:
版权声明:中新视频版权属中新社所有,未经书面许可的使用行为,本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小康中国】探访贵州“月饼小镇” :传统美食带动村民致富

  【解说】中秋临近,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福泉市龙昌镇磷肥厂的食堂里,刘系英和她的同事们开始忙活起来。今年53岁的刘系英在当地制作月饼已25年,从最初的“食堂中秋美食”发展成为2万人口左右小镇的支柱产业,她见证着“月饼小镇”的成长。

  【解说】和面、调馅,烘焙……通过刘系英和同事们娴熟地合作,不一会儿的功夫,颜色金黄,香味扑鼻的月饼新鲜出炉。在刘系英的记忆里,小时候每到中秋节,就盼望着吃上当地磷肥厂食堂生产的月饼。

  【同期】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福泉市龙昌镇居民 刘系英

  我们小时候吃这个月饼的时候,那个时候条件也不好。一个月饼掰成两半,姊妹间分着吃。就觉得好吃,有温暖的感觉,就是父母给我们买来了,觉得一年一度的节日又到了。觉得一家人在一起很温馨,很幸福的那种感觉

  【解说】采访中,刘系英向记者打趣:吃了二十几年的龙昌月饼,连她自己都没想到,她成为了该月饼的制作者,传承美食味道。

  【同期】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福泉市龙昌镇居民 刘系英

  我做这个月饼的时候是工作需要调到了后勤科,后勤科到食堂来参加这个工作,到食堂工作的时候就接触上这个月饼。就跟着老师傅年复一年年复一年这样学。

  【现场】这个洗沙主要是讲究火候,火不能大也不能小。要炒到一定的时候要炒两三个小时。如果是绿豆的话时间还要长一点,要炒五六个小时。

  【同期】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福泉市龙昌镇居民 刘系英

  从小时候吃(的)月饼到现在做月饼,都一直传承这个纯手工,没有任何机器的,从切、进、选,都是手工的。

  【解说】最初的龙昌月饼只是作为当地人在中秋节的一道美食。在1978年改革开放后,“食堂月饼”的独特美味,吸引了不少民众前来学习该月饼的制作手法。学会技术,自己做来吃,也拿到市场上售卖。经过30多年的发展,口味改良,风味独特的酥皮龙昌月饼深受当地和外地的民众喜爱。过中秋节要吃月饼,更要吃家门口刚刚烤出来的月饼,这小小的食堂月饼已经成为当地人忘记不了的“童年味道”。

  【同期】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福泉市龙昌镇居民 陈浩然

  现在吃到这个月饼我就想到曾经坐在家里面的桌子上,看着电视机。或者和小朋友一起出去玩,带着一个(出去吃)那种感觉。让我想起来小时候的老家外面的广场,老式的龙昌,这个味道就让我一下子回到了当时的画面。

  【解说】如今,在龙昌镇辖区内已经发展了5家月饼生产企业,每年生产量235吨,销售值约为525万元。在当地人看来,制作月饼既传承了中秋文化,也是他们走向幸福生活最好的见证。

  【同期】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福泉市龙昌镇居民 刘系英

  这么多年来陪在我身边的月饼味道没有改变,还是这么幸福的感觉,陪在我身边的这些姐妹,这些同事,还是这些,但是我们的情谊就更深了。每年到这个时候这些姐妹就会自发的我们去做那个月饼,就感觉这个东西要传承下去。

  王曦 贵州黔南报道

责任编辑:【吉翔】

特别推荐

视频排行榜

关于我们| About us|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3042号]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