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中方将加强国际合作完善防洪抗旱减灾体系
2015年05月13日 11:42 中国新闻网

    资料图。中新社发 丁飞 摄  

  中新网5月13日电 据外交部网站消息,外交部今日发布《2015年后发展议程中方立场文件》,文件指出,中方将重点解决贫困、饥饿、卫生等涉及发展中国家人民基本生存的问题,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保障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合理配置、高效利用水资源,推进水循环利用,加强国际减灾合作,完善防洪抗旱减灾体系建设。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合理利用海洋资源。

  《文件》全文如下:

  一、前言

  2000年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通过《千年宣言》,据此制定的千年发展目标成为国际社会最全面、权威、系统的发展目标体系。15年来,全球落实千年发展目标取得积极进展,已实现或基本实现减贫、提供安全饮用水、男女平等接受初级教育、抗击疟疾、改善贫民窟居住条件等目标。同时,各国在卫生、环境等领域仍面临严峻挑战,不同地区落实千年发展目标进度不一,全球发展伙伴关系有待进一步加强。为此,各国应继续展示政治意愿,并采取切实行动,为推动全球发展作出贡献。

  联合国将于今年9月举行发展峰会,评估千年发展目标进展,并通过2015年后发展议程,指导今后15年国际发展合作。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峰会,希望峰会充分展示各国领导人面向未来15年的战略远见,体现各方致力于解决发展难题的团结合作,期待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积极务实成果:一是凝聚政治共识,用新型发展观指导全球发展方向,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处理好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和环境保护的关系。二是推动构建全面、均衡的国际发展合作架构,完善全球发展伙伴关系,为2015年后发展议程的有效落实提供保障。三是推动南北合作,加强南南合作,为发展中国家创造更好条件,营造更好环境,实现共同发展。

  二、总体原则

  2015年后发展议程是对千年发展目标的继承和升级。国际社会应在总结千年发展目标经验基础上,携手制定一个公平、包容、可持续的2015年后发展议程。政府间谈判进程应遵循以下原则:

  ——聚焦核心议题。重点解决贫困、饥饿、卫生等涉及发展中国家人民基本生存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有效因应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安全、经济增长乏力等新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

  ——发展模式多样化。尊重各国不同国情、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支持各国自主选择适合本国的发展政策、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将实现发展作为各国共同努力的目标,同时根据各国不同能力,以各自方式实现发展并参与全球发展合作。

  ——合作共赢。摒弃零和思维,树立利益共同体意识,以合作取代对抗,以共赢取代独占,求同存异,在共同发展中寻求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

  ——平等协商。本着公正、民主、透明的精神,推动各国平等参与国际发展规则制定,提升发展中国家代表性和发言权。

  三、重点领域和优先方向

  (一)消除贫困和饥饿,促进经济增长。消除贫困事关各国人民最基本的生存和发展权利,是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首要考量,应作为2015年后发展议程的核心目标。政府应加大减贫投入力度,加强贫困人口、弱势群体和妇女儿童的能力建设,鼓励企业、社会团体等共同参与减贫事业。政府应将促进经济增长作为优先任务,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不断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推动科技创新,培育新增长点,实现经济稳定健康发展。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科学制定城镇化发展规划,发挥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

  (二)全面推进社会进步,维护公平正义。推动包容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消除各种形式的不平等,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建立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的联动机制,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弱势群体的发展能力。保障每个人受教育的权利,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建立完善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率。促进妇女全面发展,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提高人口素质,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保障人权,为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增强节约意识、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理念和生活方式。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和各自能力原则,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全球生态安全。提高森林覆盖率,合理利用森林资源。控制空气污染,安全处置危险废物。保障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合理配置、高效利用水资源,推进水循环利用,加强国际减灾合作,完善防洪抗旱减灾体系建设。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合理利用海洋资源。

  四、全球发展伙伴关系

  ——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充分发挥南北合作的主渠道作用,发达国家应履行官方发展援助承诺,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和最不发达国家的支持。南南合作是南北合作的有益补充,鼓励和支持发展中国家本着互相尊重、平等互利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南南合作,逐步拓宽合作领域,提高合作质量,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实现联合自强。推动私营部门、民间社会、慈善团体等利益攸关方在国际发展合作中发挥更大作用,协同增效。

  ——提升各国自身发展能力。各国政府应承担实现本国发展的首要责任,制定并完善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战略,最大限度动员国内资源,加大发展投入,创造良好的国内发展环境,提升民众福祉。

  ——充分发挥联合国的统筹协调作用。强化联合国的政策指导和统筹协调职能,推动联合国发展系统、各专门机构、基金和方案整合优势,采取步调一致措施,调动发展资源,推进国际发展合作。

分享到 0

    资料图。中新社发 丁飞 摄  

  中新网5月13日电 据外交部网站消息,外交部今日发布《2015年后发展议程中方立场文件》,文件指出,中方将重点解决贫困、饥饿、卫生等涉及发展中国家人民基本生存的问题,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保障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合理配置、高效利用水资源,推进水循环利用,加强国际减灾合作,完善防洪抗旱减灾体系建设。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合理利用海洋资源。

  《文件》全文如下:

  一、前言

  2000年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通过《千年宣言》,据此制定的千年发展目标成为国际社会最全面、权威、系统的发展目标体系。15年来,全球落实千年发展目标取得积极进展,已实现或基本实现减贫、提供安全饮用水、男女平等接受初级教育、抗击疟疾、改善贫民窟居住条件等目标。同时,各国在卫生、环境等领域仍面临严峻挑战,不同地区落实千年发展目标进度不一,全球发展伙伴关系有待进一步加强。为此,各国应继续展示政治意愿,并采取切实行动,为推动全球发展作出贡献。

  联合国将于今年9月举行发展峰会,评估千年发展目标进展,并通过2015年后发展议程,指导今后15年国际发展合作。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发展峰会,希望峰会充分展示各国领导人面向未来15年的战略远见,体现各方致力于解决发展难题的团结合作,期待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积极务实成果:一是凝聚政治共识,用新型发展观指导全球发展方向,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处理好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和环境保护的关系。二是推动构建全面、均衡的国际发展合作架构,完善全球发展伙伴关系,为2015年后发展议程的有效落实提供保障。三是推动南北合作,加强南南合作,为发展中国家创造更好条件,营造更好环境,实现共同发展。

  二、总体原则

  2015年后发展议程是对千年发展目标的继承和升级。国际社会应在总结千年发展目标经验基础上,携手制定一个公平、包容、可持续的2015年后发展议程。政府间谈判进程应遵循以下原则:

  ——聚焦核心议题。重点解决贫困、饥饿、卫生等涉及发展中国家人民基本生存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有效因应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安全、经济增长乏力等新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

  ——发展模式多样化。尊重各国不同国情、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支持各国自主选择适合本国的发展政策、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将实现发展作为各国共同努力的目标,同时根据各国不同能力,以各自方式实现发展并参与全球发展合作。

  ——合作共赢。摒弃零和思维,树立利益共同体意识,以合作取代对抗,以共赢取代独占,求同存异,在共同发展中寻求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

  ——平等协商。本着公正、民主、透明的精神,推动各国平等参与国际发展规则制定,提升发展中国家代表性和发言权。

  三、重点领域和优先方向

  (一)消除贫困和饥饿,促进经济增长。消除贫困事关各国人民最基本的生存和发展权利,是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首要考量,应作为2015年后发展议程的核心目标。政府应加大减贫投入力度,加强贫困人口、弱势群体和妇女儿童的能力建设,鼓励企业、社会团体等共同参与减贫事业。政府应将促进经济增长作为优先任务,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不断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推动科技创新,培育新增长点,实现经济稳定健康发展。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科学制定城镇化发展规划,发挥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

  (二)全面推进社会进步,维护公平正义。推动包容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消除各种形式的不平等,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建立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的联动机制,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弱势群体的发展能力。保障每个人受教育的权利,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建立完善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提高服务水平和效率。促进妇女全面发展,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提高人口素质,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保障人权,为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增强节约意识、环保意识和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理念和生活方式。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和各自能力原则,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全球生态安全。提高森林覆盖率,合理利用森林资源。控制空气污染,安全处置危险废物。保障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合理配置、高效利用水资源,推进水循环利用,加强国际减灾合作,完善防洪抗旱减灾体系建设。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合理利用海洋资源。

  四、全球发展伙伴关系

  ——建立更加平等均衡的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充分发挥南北合作的主渠道作用,发达国家应履行官方发展援助承诺,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非洲和最不发达国家的支持。南南合作是南北合作的有益补充,鼓励和支持发展中国家本着互相尊重、平等互利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南南合作,逐步拓宽合作领域,提高合作质量,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实现联合自强。推动私营部门、民间社会、慈善团体等利益攸关方在国际发展合作中发挥更大作用,协同增效。

  ——提升各国自身发展能力。各国政府应承担实现本国发展的首要责任,制定并完善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战略,最大限度动员国内资源,加大发展投入,创造良好的国内发展环境,提升民众福祉。

  ——充分发挥联合国的统筹协调作用。强化联合国的政策指导和统筹协调职能,推动联合国发展系统、各专门机构、基金和方案整合优势,采取步调一致措施,调动发展资源,推进国际发展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