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APP

中新视频

中新网

草原上的“书敖包”:民族文化新地标

发布时间:2020年08月17日 20:1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分享到:
版权声明:中新视频版权属中新社所有,未经书面许可的使用行为,本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幸福花开新边疆】草原上的“书敖包”:民族文化新地标

  【解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一行由汉字和蒙文组成的大字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乌审旗乌兰陶勒盖镇巴音希里嘎查的草原上格外显眼。距此不远,一座独特的敖包静静矗立。它由7000多块刻着蒙古文书籍名称的石块垒砌而成,以此表示牧民对文化的崇敬和虔诚。这座敖包也因此被称为“书敖包”。

  【解说】更令人惊叹的是,“书敖包”下方还建有一座藏书达到60000多册的大型蒙古文图书馆。而这些都是由当地牧民阿拉腾毕力格一家自费建成。近日,58岁的他在这座蒙古族文化的“新地标”内,接受了记者采访。

  【同期】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乌审旗乌兰陶勒盖镇巴音希里嘎查 牧民 阿拉腾毕力格

  我们乌审旗是中国苏力德文化之乡,有很多样式不一的敖包,但是祭书的敖包(之前)没有,为了传承传统文化,也为了丰富农牧民的文化娱乐需求,我建了这个书敖包。

  【解说】“敖包”是蒙古语,意为土、木、石堆,是人工堆成的道路和边界的标志,后来逐步演变成祭山神和盼丰收、祈祷家人幸福平安的象征。阿拉腾毕力格告诉记者,这座“书敖包”初建于2010年,在每年的农历四月十三进行敖包祭祀的时候,他会把新出版的蒙古文书籍的书名提前刻在不易风化的石块上,经过祭祀后,将石块摆放在“书敖包”上。

  【解说】记者在阿拉腾毕力格的图书馆内看到,这里不仅有着农牧业技术、医药卫生、文化科普等工具书和各类文学作品,还收藏着不少珍贵手稿和文化名人画像,并单独设立了蒙古文图书印刷发展史、蒙古文图书版本、期刊、书刊装帧设计等展厅。

  【解说】著名台湾诗人席慕容曾于2013年慕名前来,并在此留下手稿,身为蒙古族的席慕容表示,希望自己的书名也用母语篆刻在石头上,成为“书敖包”的一员,融入族人对文化的尊崇。

  【解说】在采访中,阿拉腾毕力格向记者表示,近些年蒙古族作家和作品越来越多,他也在酝酿着将图书馆扩大一些,而他更想做的是,让所有来到这里的民众,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诗和远方。

  【同期】

  今后我要逐步壮大书敖包的规模,同时激发广大农牧民文学、艺术方面的爱好,以此提高他们艺术作品的质量,同时做好与各地文学爱好者的交流。

  记者 马知远 内蒙古鄂尔多斯报道

责任编辑:【李雨昕】

特别推荐

视频排行榜

关于我们| About us|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3042号]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