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播报》节目致力于以"中新视角、国际视野"带给广大网友新鲜丰富的新闻资讯、深入独到的新闻解读。于每天中午前和网友见面。五至七分钟的节目涵盖时政、军事、财经、社会新闻,及海外华文媒体评论。带您在较短时间内速览最新的新闻资讯。
分享到:
节目文稿

  各位好,欢迎收看中新播报,今天是12月16号,我是主持人陈虎龙。15日晚,嫦娥三号着陆器和“玉兔号”月球车第一次玩起了互拍,神秘的月球迎来了“嫦娥三号”和“玉兔号”这两个调皮的新面孔。而在我们生活的现实社会中,也有一种新面孔,他们大都20岁上下,留着夸张的发型,只受到中学教育,在大城市做收入很低的工作,被称为“杀马特”。

  一观察家

  标题:焦虑的青春:当杀马特遇见洗剪吹

  【视频片段】《杀马特遇见洗剪吹》:“baby\你妈妈一直说我老土\我就找了村口王师傅烫头\她就不会再来拆散我俩……\悠悠的唱着那 最炫的民族风\ 我忍不住去采 我忍不住要去摘\你\心太软\心太软……

  【口播】这首网络神曲流传已久了,名字叫《杀马特遇见洗剪吹》。听着名字就特来劲儿,再来看看歌词,串烧“民族风”、“心太软”、“爱情买卖”几大热门神曲。“杀马特”到底是什么?就像图中我们看到这样的青年,留着怪异发型,穿着夸张,佩戴古怪,浓妆艳抹,气质诡异。他们的照片与近些年流行起来的“洗剪吹组合”一起在网上流传,引人注目,得到一个颇为霸气的名字“杀马特”。刚才那首歌不仅描述一个完整、典型的“杀马特”形象,还呈现出他们的心理状态。杀马特究竟是怎样一个群体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生活。

  【解说】近日,记者在广州天河区的一个小区里找到类似“杀马特”装扮的年轻外来务工人员,他们十几个人合租在一楼的一个两房一厅的宿舍里,房间和厅都摆满了上下铺的铁架床,床沿上乱挂着衣服,整个宿舍充斥着浓厚的汗味,空气很不流通。房间地面都是拖鞋、垃圾和烟头,生活环境比较差。他们大多是来自广东山区农村的九零后,在某酒楼当厨师和厨工。因为厨工不用出门面,所以酒楼对他们的装扮要求也不是很高。

  【同期】新生代外来务工人员 潘忠灿

  (之前去过哪些地方打工?)东莞、深圳、广州,(一直以来做过些什么?)厂工和做厨房(厨工),(现在收入有多少?)三千。我们这些做小厨的,在小炉里做小厨,人家大厨就工资高咯。

  【解说】“杀马特”青年大都20岁上下,经常只受到中学教育,缺乏谋生技能,在大城市中从事收入很低的工作,比如“发廊小弟”、保安、快递员、服务员、工人。前不久美国《外交政策》网站报道中国的“杀马特”现象:这些“杀马特”是迷失在中国城市化大潮中的年轻移民,这种亚文化群体的人数不详,但是在稳步增长。

  其实,单从外观上,中国“杀马特”青年并非独创,杀马特一词源于英文smart,可以译为时尚的、聪明的,后来代表日韩的视觉系摇滚乐队的造型浮夸装扮,不少明星也曾尝试过。之后受到一些年轻的城市移民的追捧,他们模仿心目中城市人的夸张、“潮人”形象,也许是他们立足于这个城市的初步探试。而对于这种现象背后的心理状态,不少专家认为这体现了普遍性焦虑和城镇“移民”亚文化。

  【同期】广东省社科院精神文明所 副研究员 李超海

  那么杀马特现象就是他们崇尚名牌,但是他们买不起名牌,就是他们向往消费,但是他们没办法出入高端消费场所,他们渴望 融入这个社会的主流,但他们没有实力去支撑。所以在这个基础上,他们转而发展成自己独有的一些消费方式和时尚符号。比方说夸张的发型、奇形怪状的装饰品、各种款式的衣服,这是他们的外在符号,事实上表现的是一个他们渴望融入这个都市社会,但是没有能力去融入。

  【解说】《外交政策》网站的文章还提到,“杀马特”不同寻常的时尚选择反映了更深层次的原因:集体疏离感,这是中国移民大潮和这个国家阶层区分扩大的副产品。人们并不认为“杀马特”的时尚感前卫或者时髦,而是认为其廉价俗气,从服饰上代表了这个团体在中国城市边缘的尴尬生活。

  【同期】广东省社科院精神文明所 副研究员 李超海

  杀马特这个群体它既不具有先天的优势,又没有后天的条件。虽然他们很努力的向上流动,但是外在的竞争压力不自觉的把它向下挤压,这就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在这个社会上流到中上层。

  【同期】新生代外来务工人员 杨志鹏

  (为什么选择来广州?)出来闯一下,没出来过。(收入够不够用?)够用,(多少钱一个月?)两千多块钱。打荷(厨房工作),就是跟师傅拿一下碗碟之类的,然后传送到上菜窗口。没人说过(发型),(别人有没有怎么看你?你介不介意?)不介意的。

  【解说】十六岁的杨志鹏刚初中毕业就跟朋友出来广州闯荡,大城市让他觉得很有压力,现在总算找到一份安身的工作,在某个餐饮店里当厨工,每个月收入2千多块钱,觉得刚好够自己用。他不喜欢和别人交流,觉得很难融入这个城市。而对于一些市民来说,“杀马特”的现象的确与他们的生活是隔离的,甚至是有反感情绪。而在网络上,“杀马特”更是被贴上了没文化没知识、幼稚、怪异的标签。

  【同期】广州市民 潘女士

  可能他们生活环境、成长的那些物质需要,可能不如大城市的,但是他们就想在这里受到别人的关注,受到别人的尊重,接纳他们这样子咯。在大城市,其他人会看到她们这样的着装会有点奇怪,所以更容易就觉得他们太搞怪、太异常了,所以就很难让人接受。

  【同期】广州市民

  无所谓啊,他们又没影响我们,没做违法的事情、没有危害社会,他们喜欢表达自己的一个(方式),无所谓的,又没有阻碍其他人。

  【解说】广东省社科院精神文明所副研究员李超海认为,杀马特现象是一个价值判断,它不是一个事实的呈现。这种价值判断背后所呈现的阶层差异和阶层分化。由于社会上长期秉承着一贯的主流文化、主流舆论的引导,对于多元文化、多元价值,多样性的事实,我们需要包容的心理。

  【口播】有个网友讲了件在路上遇到的事儿,一个秃顶大叔跟个杀马特少年吵架。大叔说,你看看你,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染个金发弄个破造型乱七八糟的像什么样子!考虑下你父母的心情好吗!这个少年也不客气啊,那你父母给你的重要的头发哪去了!你才应该考虑下你年迈父母的心情呢!扭头看到大叔眼神开始放空。好像不小心伤害到了大叔脆弱的小心脏了呢…… 从上面的故事多少嗅出点阶层歧视的味道。杀马特文化是庸俗的吗?当杀马特遇见洗剪吹,究竟是新生代农民工的青春尴尬,还是中国当前社会发展的尴尬?明天我们将继续关注:杀马特,“文化贫民”还是“物质贫民”?

  二时事锐评

  标题:天津限牌:没北京的命,得了北京的病

  口播:

  面对污染,很多城市祭出了汽车限行和限购的法宝。中国四大直辖市中,北京、上海已经对汽车增量实施了限制措施。12月15号晚,天津突然宣布小客车“限购+限行”,16号措施执行。没有缓冲期,百姓非常苦恼,政府面对之后的种种问题会轻松吗?

  解说:12月15号晚上7点,天津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实行小客车总量调控管理以及实施机动车限行交通管理措施,也就是“限购+限行”。政策规定,从2013年12月16日零时起,在全市实行小客车增量配额指标管理,增量指标必须通过摇号或竞价方式取得。16日零时后,单位和个人购置小客车、小客车过户、非天津市小客车转入天津,在申请办理小客车注册、转移及转入天津市的变更登记前,应按照有关规定申请取得天津市小客车指标证明文件。自2014年3月1日起,工作日(法定节假日除外)每天7点至9点和14点至19点,禁止外埠牌照机动车在天津市外环线以内道路通行。一夜之间,汽车限购,道路先行,百姓大呼措手不及,纷纷发问:天津限号是否必要?

[page title= subtitle=]

  【口播+微博】

  【天津市政府限牌理由:控量、防堵、治霾】

  16%

  机动车尾气排放约占天津市PM2.5的16%,是雾霾天气形成的重要原因。

  19.5km/h

  天津市中心城区主干道高峰时段平均车速为19.5公里/小时,低于20公里/小时的国际拥堵警戒线。

  100万

  2006年至2012年,天津机动车保有量由120万辆增加到236万辆,天津三年增加了100万辆车。

  口播:对于此次突然在周末晚上宣布的限号措施,不同人群反应各异。有网友说,15号下政策,16号开始车牌有偿,政府当天津人民是电脑固件升级吗?

  【口播+微博】

  “徐凤文V”:

  转述朋友评价天津的限牌,没有北京的命,得了北京的病。

  黑龙江省社科院研究员赵瑞政:

  不去认真研究造成交通拥堵的深层原因,就试图通过收费来治堵,这不但是一种典型的“懒政思维”,还会加剧社会不公,很可能将城市公共道路资源变成高收入者和公车的特区。

  天网:

  天津应该先把地铁修得像北京上海那样四通八达,再说限号。天津现在就搞限行限购这一套,却没有健全的公共交通作支撑,是不是有点操之过急?

  老徐看来:

  天津限号限牌,最大的受益者是联华,最让人期待的是进津证,最蠢蠢欲动的是土豪金版的狗骑兔子三蹦子,最哀叹的是普通的细民百姓,最看不到希望的是天津的公共交通能否跟上京沪的水平……

  三时事每日鲜

  国家机关干部职工相亲“女多男少”

  【口播】天津实施汽车限牌措施,市民连夜抢购,各大4s店是人满为患,同样人潮拥挤的还有12月15日在北京举办的中央国家机关干部职工相亲活动。这次相亲活动延续了往年“女多男少”的结构,男女比例为7:10;其中不乏众多的“90后”。

  【解说】12月15日,在面积不足一千平方米的展厅里3000多名单身男女们挤在两边的“爱情墙”前,比照并记录着参会者提交的个人信息“展示卡”。据央务鹊桥服务中心的负责人张旸介绍说,此次参与相亲的人员中,70%不满30岁,其中以“85后”为主。

  今年29岁的李先生告诉记者,即将到来的2014年元旦和春节是他的心头症结,每次回家都无法向父母交代。

  【同期】央企单身男士 李先生 29岁

  我家里人比较着急 因为回家过年家里都老催

  【解说】1984年出生的黄先生自认为年龄有点大,为了确保“交友”的成功率,第一次参加相亲活动的他不放过在场的每一次机会。

  【同期】央企单身男士 黄先生 30岁

  我就主动地去跟别人聊天啊(有被拒绝吗)现在好像还没有被拒绝 我觉得这边的女孩都挺好的 然后也挺热情的 应该不会很容易拒绝别人吧

  【解说】记者了解到,这次参与相亲的人员年龄跨度较大,最大的1956年生、最小的才19岁。

  【同期】90后 基层民警 张晓婉

  (有没有男生主动跟你说话)还行 有 有 正常可以接受的范围 这的男生还比较大胆 不过也不多 (大概多少)四五个

  【解说】据悉,聚集了中央国家机关、央企、金融机构及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单身职工的“中央国家机关专场公益相亲嘉年华”至今已举办九届。多个中央机关单位在推荐优秀单身青年的同时也派出了自己的领队“红娘”,为相亲者牵线搭桥。

  春城昆明一夜变雪城 让人欢喜让人忧

  【口播】相亲会人们热情似火,不过一向四季如春的春城昆明从12月15日开始却下起了雪。一夜之间变成雪城。在昆明人的记忆里,上次下雪则是两年前的事情了。这场降雪也让人欢喜让人忧。

  【解说】不爱下雪的昆明15号突然雪花纷飞,这也是近5年来昆明地区最大的一场降雪。白茫茫的降雪也乐坏了众多网友。 网友@静静小娃:“春城真的下雪了,不知道多少年未遇,学生们都沸腾了。今天会不会有很多地方都在下雪呢?”@蜡笔小新:下雪让人有种过节的感觉,北方的朋友快来昆明打雪仗,时间有限哦。但雨雪天气也给昆明和周边其他降雪地区带来忧愁。昆明机场出现大面积航班延误,部分滞留乘客情绪激动。继大雾后,长水机场又迎来雪的考验。雨雪还压断树枝,导致昆明三处山区停电。此外,曲靖多地降雪,使部分高速公路封路。

  北京地铁“2元坐到底”面临终结

  【口播】再来关注北京的交通,北京地铁“2元坐到底”的时代,随着北京市政府日前宣布将制定高峰时段票价差别化方案并择机出台的消息,面临终结。然而这一消息也引发网友热议,有网友吐槽:涨不涨价出行的刚需都在那里。

  【解说】最近,北京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进一步加强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工作方案》,提出将制定高峰时段票价差别化方案,并择机出台。《方案》提出,通过价格杠杆分散高峰时段客流压力,降低大客流风险。这意味着,从2007年以来的北京地铁“2元时代”即将终结。对此,很多网友提出,高峰时段票价差别化方案对“刚性”的客流只能徒增经济负担。网友沙发就说,涨价不反对,但是请别打着治堵,防堵的口号,根本问题解决不了。也有网友抱怨,涨了价,高峰时段上班上学的人就不乘地铁了吗?地铁就能不挤了吗?这是要把地铁的人往地面上赶啊,那公交涨不涨?再引发拥堵该算在谁头上?不过专家表示,北京单一票价已经实行了这么多年,一直是咬着后槽牙在往里贴补,这种交通的贴补,带来的是低票价,可随之而来的就是大量的人在利用地铁出行,不管有事没事。这我们就不明白了,什么人会不惜挤得失去尊严也要在高峰期坐地铁?调价的最终目的是什么?事关百姓民生的事真不是一涨了之那么简单。

  结尾

  这两天,京津两地有关交通治理的消息还真不少,本来,北京的低价出行挺让全国人民羡慕的,如今或将面临终结,唉,今后可以跟人显摆的事是越来越少了。挨着北京,天津人民这两天也很闹心,昨天晚上,很多人都像买白菜一样疯狂买车,经销商趁机加价,跟趁火打劫没两样。眼见着帝都小伙伴摇不到号的苦,他们真心伤不起呀!好,以上就是本次节目的所有内容,感谢您的收看,更多精彩新闻欢迎点击中国新闻网和中新视频微博。

关注
主持人介绍
  • 赵洁   北京丫头片子,专属天蝎,爱哭爱笑爱玩爱闹。
  • 陈虎龙   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本科、硕士,曾任深圳大学教师,北京电台主持人比赛全国八强
  • 马宁   主播团队的新成员,2004年至2012年在中国教育电视台担任新闻主播。和热爱的新闻工作在一起,生活每天都充满阳光和快乐。
  • 李越   2010年9月加入中国新闻网,在工作中逐渐形成端庄知性的主持风格。除了主持,更喜欢加入战役性报道的第一线。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总机:86-10-878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