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APP

中新视频

中新网

安徽宿州七旬乐师传承唢呐制作技艺

发布时间:2019年10月29日 23:0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分享到:

  【解说】在安徽省宿州市,唢呐的演奏和制作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古代波斯传入中国以来,已有数百年的历史,是我国流行广泛、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民族乐器之一。高亢嘹亮,豪放激越的唢呐曲调,除了演奏者要有很好演奏技巧以外,唢呐的制作工艺也是必不可少的。

  【同期】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文化馆馆长 朱君

  我们埇桥唢呐历史久远,它是2006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非遗项目。唢呐的制作技艺和唢呐的受众,在我们皖北地区,很受我们群众的喜爱,同时它在音乐表演、戏曲表演,以及在我们的大庆活动,以及我们婚丧嫁娶等各项活动,都深受我们群众的喜爱。

  【解说】10月29日,74岁的安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唢呐制作技艺传承人姬新民,像往常一样在自家的手工作坊里忙碌着。说起姬新民与唢呐的情缘,还要从他1960年辍学开始。

  【同期】安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唢呐制作技艺传承人 姬新民

  困难年(间)的时候,我家都在城市里住,父亲工资少,30多块钱,我们一家子八口人,那时候我就被迫辍学,辍学以后就跟那个老师学吹唢呐、做唢呐。

  【解说】30平米的作坊,光线略显昏暗,里面摆放着各种制作唢呐的原料和工具。选料、制作、调音……每一道工序,姬新民都一丝不苟地操作着。他告诉记者,一只唢呐的优劣,锥形管的制作工艺最为关键。

  【同期】安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唢呐制作技艺传承人 姬新民

  这一只唢呐,从下料到完成,做成成品能演奏,大概得四五十道工序,大小都算上。但关键的部位,就是说这里头的膛的锥度,就是说你这个比例陡了、坡了,它音准都不够,只有这个锥度才够,其次就是这个眼距,这眼的距离,它有Xi Do有Mi Fa,你开眼的时候,这个距离一定要拿准。

  【解说】如今,姬新民制作的唢呐已远销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与唢呐结缘已近60载的他,对唢呐也是愈发热爱,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

  【同期】安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唢呐制作技艺传承人 姬新民

  不理解的人,都以为我一天到晚在家里,搞什么光图挣钱,实际上我不是图挣钱,我家庭经济也不是多好,我能做一只唢呐,能得到演奏者、演奏家、艺术家他们的认可,我心里很欣慰、很高兴,不管你给我钱不给我钱,我都很高兴。

  【解说】姬新民几十年如一日,坚守着传统唢呐的制作工艺。正是像他这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才能使唢呐这门民族乐器的制作技艺不断地传承和发展下去。

  【同期】安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唢呐制作技艺传承人 姬新民

  我到现在说实话,就走到这一地步呢,就是本身一个兴趣,在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努力,我总在想,这个唢呐的演奏和制作,这方面不能老停留在这个原有基础上,它事物总要发展的,你像我们这种人对它关心,不去推动这个事业去发展,那又叫谁去呢?

  刘鸿鹤 安徽宿州报道

责任编辑:【张一凡】

特别推荐

视频排行榜

关于我们| About us|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3042号]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