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河北扶贫“微工厂”圆留守妇女“致富梦”

河北扶贫“微工厂”圆留守妇女“致富梦”

2020年04月14日 17:48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河北扶贫“微工厂”圆留守妇女“致富梦”
    图为扶贫“微工厂”有序生产。 郭颖晖 摄

  中新网石家庄4月14日电 (李洋 张帆)在河北省涿鹿县桃园沟村箱包厂的加工车间内,10多位女工正在缝纫机前忙碌。伴着“咔哒咔哒”的缝纫机声,55岁的杨庆琳笑着说,“谁说我们只能围着灶台转,现在咱也能赚一份钱呢!”

  已过“知命之年”的杨庆琳,家里有老人要照顾,儿子也到了娶媳妇盖房的年龄,原来只能在家“干着急”。自从到了村里的扶贫“微工厂”,每天上班成了她最期盼的事情。面对疫情的“超长假期”,在家的她隔天都会打一个电话询问复工时间。在2月16日复工第一天,杨庆琳早早就到了厂里,提起在家门口就能打工挣钱,难掩兴奋之情。

图为扶贫“微工厂”有序生产。 郭颖晖 摄
图为扶贫“微工厂”有序生产。 郭颖晖 摄

  身为桃园沟村党支部书记的王建柱,心头曾有一本帐,全村235户人家,17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村里山多地少,村民主要靠种玉米、杏树、核桃有些收入,脱贫成为村里人世世代代的梦想。

  如何让村里人富起来成为王建柱的心头账。在和朋友的一次闲聊中,他发现了“商机”。村里留守妇女较多,想干活却因兼顾家庭而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在征求了两委干部和村民代表的同意之后,租了一处100平方米的闲置民房作为厂房,找了村里几位会缝纫的妇女,经过半个月培训之后,2018年5月桃园沟村箱包厂正式开工。

图为扶贫“微工厂”有序生产。 郭颖晖 摄
图为扶贫“微工厂”有序生产。 郭颖晖 摄

  王建柱说,这只是箱包厂的“前身”,为扶持可持续、有前景的特色产业,支持扶贫“微工厂”的发展,对口帮扶单位中煤集团出资35万,新建两层小楼作为厂房,挂牌“中煤集团扶贫桃园沟箱包厂”,经过这次改址和扩建,箱包厂已初具规模。

  “刚开始办厂我也有顾虑,没经验,怕村民挣不到钱。现在看来,这都不是事儿。”王建柱笑着说,箱包都是来料加工、订单生产,不用周转金也不用压货,每年厂家还会支付5000元的租金,这样的好事儿以前都不敢想,现在却照进了现实。

  35岁的程宝芬是桃园沟村出了名的勤快媳妇儿,家里家外都是一把好手,被称为箱包厂的“元老级”人物;还有“快手级”女工……面对多个“头衔”,程宝芬谦虚地说:“我就负责‘攒包’,缝合前片、后片、带子、大围等包片,一天能做三四百个,订单急的时候晚上加班能出五六百个。每月挣3500块钱是保守的,箱包厂改变了我,也改变了村里的姐妹们。”

图为扶贫“微工厂”有序生产。 郭颖晖 摄
图为扶贫“微工厂”有序生产。 郭颖晖 摄

  据了解,桃园沟村箱包厂解决了30名留守家庭妇女的就业问题,年人均收入35000元左右。在相邻的河东镇、大河南镇像这样以家庭手工业为主的扶贫“微工厂”已达9个,户均年增收约2万元。这种模式已在全县得到推广,形成了本地就业新格局。

  春节前,桃园沟村箱包厂接到多地订单,但受疫情影响,工厂停工。村两委决定防疫脱贫一起抓,一方面制定防疫策略,另一方面开展脱贫攻坚,恢复扶贫项目生产,让村民收入有保障。为避免集中复工带来的防疫风险,又能如期完成订单,村里将缝纫机安装到女工家中,把加工原料逐一送到村民门前,让村民足不出户就能开展生产,获得收益。

  “车间采取分批复工的形式有序复产,眼下第三批订单也要发出。”王建柱说,越来越多的妇女不离家、不离土就能融入产业发展,家门口赚钱,不但解决了留守妇女等“半劳力”的就业问题,在“微工厂”的舞台上也实现了“致富梦”。(完)

【编辑:张燕玲】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