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安徽合肥都市休闲农业集聚 盘活闲置农房助力乡村振兴

安徽合肥都市休闲农业集聚 盘活闲置农房助力乡村振兴

2020年04月17日 19:17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安徽合肥都市休闲农业集聚盘活闲置农房助力乡村振兴
    小岭南一景。(合肥市蜀山区委宣传部供图)

  中新网合肥4月17日电 (王辉 刘晓朦 孙雨静)在“青砖白缝小合院”的江淮建筑旁,看原种特色农业,赏盛开的油菜花和芝英花,这般诗意般的田园生活成为都市人的“乡愁”。合肥蜀山区小庙镇在推动乡村振兴中,既回归农业本质,又通过“旅游+生态”等思路,构建起城镇、乡村、景区“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

  都市休闲农业形成产业集聚示范效应

  位于合肥近郊合六路南侧的枣林生态园里,映入眼帘的一排排的桑葚树,一个个栽种草莓和火龙果的大棚错落有致地分布着,游客正带着孩子采摘草莓。该生态园负责人应飞虎来自浙江。他说,2013年来枣林村投资生态园后,附近的居民隔三差五地来这里,感受着户外的绿色阳光,享受着采摘乐趣。

  5月份采摘白枇杷、黑桑果、大红桃,7月至12月采摘无花果、火龙果、金橘,12月至次年5月采摘草莓……占地2800亩的生态园里,栽植了山核桃、红心火龙果、黑莓、黑桑果等多种果树和特色苗木,实现了全季节采摘;每年能产出150万斤优质水果,已发展成集生态观光、旅游度假、美食采摘为一体的生态农业基地。

小岭南的油菜花与农舍相映。(合肥市蜀山区委宣传部供图)
小岭南的油菜花与农舍相映。(合肥市蜀山区委宣传部供图)

  休闲农业发展了,还能带动附近村民就业。据正在草莓园大棚里浇水的工人介绍,他们都是附近村民,土地流转后,按照每天70元的工资来生态园打工,每人每月能增收1000多元。应飞虎说:“目前,枣林生态园已吸收了70多位村民在这里工作。”

  “小庙镇已经建成祥源幸福农场、德丰果玩、蜀景生态园、枣林生态园等40多家农业企业,包括特色苗木种植、观赏花木繁育、蔬菜瓜果栽培等。”该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乡村振兴中,小庙镇倾力打造总面积124平方公里的都市休闲农业示范区,流转土地9.6万亩,多次成功举办樱花节、梨花节、蓝莓采摘节、品味蜀山等花果节庆活动,通过规模化、集约化经营,逐步形成了产业集聚示范效应。

  盘活闲置房屋农田乡村振兴注活力

  清明刚过,谷雨将至,乡村大地一派生机。位于江淮分水岭的小岭南村,最具特色的江淮民居村落已然形成。

  由村民闲置的破旧老屋改造而来的贰号院里,餐厅、茶室、观景台……一花一草、一砖一木,处处都透着特有的乡村温情,犹如世外桃源。“在网上看到后,特地来看看这里的特色建筑和美丽风景。”合肥市民曾先生驾车来到这里亲近自然。

  目前,在小岭南,已建成并运营4座院落,并基于江淮民居风貌,在占地面积约53公顷区域内逐步完善进村景观道路、广场、停车场、公厕等设施,以及改善村庄内外环境。

  “今年6、7月份,马拉松博物馆即将建成,成为乡村马拉松文化展陈、组织活动和承接平台。”合肥市蜀山区旅指办负责人汪杰介绍,蜀山区城区面积96.06平方公里、农村面积220.54平方公里,是典型的“大城大乡”格局。因此在乡村振兴中,蜀山区在小庙镇规划了18平方公里的乡村振兴示范区,其中,小岭南示范项目盘活闲置房屋与农田,形成“青砖白缝小合院”的江淮建筑特色;整理农田、兴修水利,按照“种田也是景点”的思路,成立原种农业合作社,恢复农业生产,打造出最具特色的江淮民居村落和最有价值的特色农业种植基地。

  据了解,合肥市蜀山区还投入3000多万元改造升级基础设施,建设逐梦公寓、文化活动广场、卫生室、社区食堂等,为乡村CBD产业发展提供配套服务,不断恢复农村的生机与活力。

  现在,小岭南已经形成乡宿餐饮、种植加工、农业观光、科创研学、总部经济以及乡村马拉松、骑行、毅行等产业。

  农民变身“管家”“房东”“股东”

  44岁的徐为苇现在是贰号院的大堂经理。在这之前,她跟其他小岭南村村民一样外出打工,每月收入4000元。一年又一年,老屋也逐渐荒废了。2018年初,听说要统一租赁闲置老屋后,她立即回家,二话没说就交了钥匙,并参加“最美管家”培训。

  经过改造的老屋不仅焕然一新,而且保留了乡村质朴的气息,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城里人选择来这里休闲度假。徐为苇也在家门口重新找了份工作。“现在家门口上班,不仅收入差不多,而且还能照顾到家人。村里已经有十多人返乡工作了。”

  以产业发展吸引原住民回来、新村民进来,实现房子有人住、土地有人种、产业有人做、消费有人来。大、小岭南等4个村民组、43户农户将闲置房屋统一租赁给政府,入股农村合作社,深度参与、融入到乡村振兴项目中。他们在获得房租地租的同时,实现就近就业和参与分红,变身“管家”“房东”“股东”,成为乡村创新“三变”(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以前,房屋闲置没人住几乎都成了危房,现在盘活后,不仅翻修了房屋,还实现增收。”马岗村党委书记侯克旺介绍,除了土地流转收入,现在还有房屋出租费用、工作收入、社员分红等,年均可增收3000多元。

【编辑:张燕玲】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