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济南探索“产城河”共融发展 打造沿黄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典范

济南探索“产城河”共融发展 打造沿黄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典范

2020年05月21日 19:53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济南探索“产城河”共融发展打造沿黄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典范
    自从1855年黄河改道流经济南后,黄河成为阻碍济南城市发展的一道天堑。(资料图)李萍 摄

  中新网济南5月21日电 (孙婷婷)山东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探索“产城河”共融发展的未来城市样板,通过在重要节点植入生态、文化、游览、休闲、体验、培训等多重功能,串联起沿河生态景观风貌带各组团间的生态廊道。该市坚持“一座城市就是一座公园”规划理念,布局城市、社区、口袋公园三级公园体系,形成“开门见绿、步行入园”的城市意象,打造沿黄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典范。

(资料图)经过多年发展,济南形成了以大明湖为中心,东西狭长、南北短促的带状格局。其中,城区东西最长处达90公里,南北最窄处仅10余公里,城市发展空间日益受限。 李萍 摄
经过多年发展,济南形成了以大明湖为中心,东西狭长、南北短促的带状格局。其中,城区东西最长处达90公里,南北最窄处仅10余公里,城市发展空间日益受限。(资料图) 李萍 摄
(资料图)2018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明确提出支持济南建设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 李萍 摄
2018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明确提出支持济南建设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资料图) 李萍 摄

  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管委会副主任崔延涛在该市当天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先行区规划建设以及高质量发展等情况。他说,先行区不再将黄河视为城市发展“屏障”,要将绿色打造成先行区的底色:蓝绿生态空间大于70%,城镇建设空间小于30%,300米见绿、500米入园、2000米进湿地。其中,重点保护黄河生态“脊梁”,确保河道行洪安全。同时,加强黄河生态保护和修复,逐步改善河道滩地生态环境,重塑城市与母亲河的联系。

  崔延涛表示,在规划建设中,黄河河道保护带两侧的河滩生态修复带将以生态修复与涵养为主,提高生物多样性;对大堤进行提升改造,依托现状黄河堤顶路,鼓励慢行和绿色交通;对位于最外侧的堤外城市连接带,植入城市公园功能,满足城市服务需求,让黄河沿线成为泉城流动的中央公园。“留住黄河湿地,同时挖掘黄河文化内涵,让游客像亲近济南泉水一样亲近黄河。”

(资料图)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不再将黄河视为城市发展“屏障”,将绿色打造成为其底色。 李萍 摄
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不再将黄河视为城市发展“屏障”,将绿色打造成为其底色。(资料图) 李萍 摄

  先行区要实现产业、城市、生态即“产城河三位一体”融合发展。据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管委会副主任赵治文介绍,结合当前产业基础和实际情况,先行区近期将重点发展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数字经济、高端会展、氢能源、高端绿色建设5个重点产业。“除打造集聚大型央企、国企和知名企业的总部经济区外,济南还将打造净展面积为51万平方米的世界综合规模第一的国际会展中心,建设齐鲁国宾馆等配套设施,具备承接APEC、G20等国际高端峰会的能力。”

  赵治文表示,根据发展规划,先行区还将打造多个产业园区,当前主要包括数字经济和智慧物流产业园、中科新经济科创园、氢谷产业园、济南绿色建设国际产业园、智能制造产业园,用以承接重点产业项目落地,形成集聚效应,为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出先行示范。

(资料图)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承载着济南市人民携“河”北跨的梦想,肩负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任。 李萍 摄
(资料图)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承载着济南市人民携“河”北跨的梦想,肩负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任。 李萍 摄

  当前,先行区正全力破解“北跨”黄河交通瓶颈,加快“三桥一隧一高速”建设。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李国祥称,济南黄河隧道已进入盾构掘进施工阶段,齐鲁黄河大桥、凤凰黄河大桥加速桥体施工,济乐高速南延工程实现高架桥贯通,预计2020-2021年将先后建成通车。2020年还将启动建设黄岗路隧道、航天大道隧道、济泺隧道北延和济南黄河大桥复桥等一批跨河通道。同时,聚力搭建骨干路网,累计开工市政道路37条、85公里,年底前具备通行条件。(完)

【编辑:周驰】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