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通讯:中国红色城市乌兰浩特:从“城市伤疤”到“网红打卡地”的嬗变

通讯:中国红色城市乌兰浩特:从“城市伤疤”到“网红打卡地”的嬗变

2020年08月28日 14:33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通讯:中国红色城市乌兰浩特:从“城市伤疤”到“网红打卡地”的嬗变
    图为乌兰浩特“网红”度假区胜景。 李爱平 摄

  中新网乌兰浩特8月28日电 题:中国红色城市乌兰浩特:从“城市伤疤”到“网红打卡地”的嬗变

  中新网记者 李爱平

  马踏飞瀑造型生动、构思巧妙,28道叠瀑犹如一条条圣洁的哈达迎接远方的宾客;恍若置身仙境的“云影台”,游客都会点赞水中的云雾缭绕;在花海中央,呼吸着清新纯净的空气、闻着淡淡花香的游客们大呼“过瘾”……

图为景区风光。 李爱平 摄
图为景区风光。 李爱平 摄

  28日,中新网记者来到内蒙古自治区乌兰浩特市探访时发现,该市昔日污浊的城市环境,如今已被鲜花、绿树、清澈见底的河水包围。

  乌兰浩特作为中国知名红色城市,因1947年5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在这里诞生而声名远播。这里也是中国共产党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最早实践地。

图为景区内的花海。 李爱平 摄
图为景区内的花海。 李爱平 摄

  73年后乌兰浩特市再次被外界关注,是因为天骄天骏生态旅游度假区,如今这里已成“网红打卡地”。

  连日来,来自国内吉林、黑龙江等地的游客尽情享受着这里的“水生态”胜景。乌兰浩特也已成为疫情之下跨省旅游的典范城市。

图为“运影台”景观。 李爱平 摄
图为“运影台”景观。 李爱平 摄

  然而,外界有所不知的是,此处胜景所在地是昔日当地的重要采石点,此前,这里因长期开山炸石形成了12座废弃矿坑,一度被形容为“城市伤疤”。

  “在景区进行生态修复和环境治理之前,整个山体树木稀少、矿坑繁多、水土流失严重。”乌兰浩特市文化旅游体育局副局长任建飞对记者说。

  据任建飞介绍,在过去的3年中,当地官方通过生态修复建设,在该景区种植了黄檗、水曲柳、黑松等生态价值和观赏价值较高的乔、灌木3.8万棵,改善了生态面貌,缓解了水土流失问题。

  “原有的5座、77亩矿坑得到修复,逐步恢复了山体植被,昔日的矿坑,蜕变成了美丽的风景线。”任建飞告诉记者,尽管当地的旅游市场受到了疫情影响,但可贵的是“今年7月份该旅游度假区接待游客6.69万人次,属于逆势飘红。”

  “近几年,当地通过水生态等方面治理,与水相关的主题景点可谓俯拾皆是。”乌兰浩特市水利局局长许忠敬告诉记者。

  记者注意到,如今该景区的马踏飞瀑、“云影台”等胜景已成为很多游客流连忘返之处,当地一些市民还将这里当成拍摄婚纱照的绝佳地。

  据介绍,在治理该景区过程中,当地政府引入洮儿河水(该河水为嫩江支流),建设了28个高低错落的马蹄形状的叠水坝,以及32个地下蓄水池,并收集雨水和地表水养护景区2850亩花田绿地。

  “2017年,乌兰浩特市入选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城市双修’(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试点城市,此后,乌兰浩特市改头换面便提上了议事日程。”乌兰浩特市委书记马焕龙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表示。

  记者了解到,为了尽快改变当地城市面貌,当地官方邀请了国内知名设计院制定了生态修复与景观建设规划,总投资近20亿元(人民币),打造了如今声名赫赫的天骄天骏生态旅游度假区。

  “我们将以此推进生态修复治理、旅游融合,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乌兰浩特作为风水宝地,正在显山露水、风生水起。”马焕龙认为,一定程度上,如今这里的绿水青山,正在逐步变为“金山银山”。(完)

【编辑:李玉素】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