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甘肃临夏推“体育+”融合发展:昔日“破落户”成“模范生”

甘肃临夏推“体育+”融合发展:昔日“破落户”成“模范生”

2020年09月08日 17:58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甘肃临夏推“体育+”融合发展:昔日“破落户”成“模范生”
    9月初,甘肃临夏州临夏市举办广场舞大赛展演。图为舞蹈演员拍摄记录精彩瞬间。 闫姣 摄

  中新网兰州9月8日电 (闫姣)“以前的穷,现在无法想象。吃穿都短缺,哪里有钱建体育场?”甘肃临夏州临夏市市民马富成描述细节说,土场上搭一个架子,钉一块木篮板,箍一个铁圈当篮筐,再用几块大石压住铁架,以防倾倒。如今听起来如此简陋的体育设施,在那个年代尚且算得上“稀罕物”。

  时下,临夏市天气冷暖适宜。年近七旬的球迷马富成,一有时间就来到体育场看球赛。面对现代化的体育设施,他不禁感慨,“现在的娃娃赶上了好时候,过去我们打球都在土场,运动完嘴里鼻里都是土。”

  临夏州所辖县市多为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片区扶贫开发重点县,近年来,受益于国家扶贫政策的落实,临夏州发生了巨大变化。甘肃体育界,也通过体育赛事、公共体育设施、体育干部帮扶、体育企业、体育综合体等推行“体育扶贫”。如今,临夏州已由昔日的体育“破落户”变成了“模范户”。

图为临夏州广河县俱乐部内,篮球运动员进行篮球比赛。 闫姣 摄
图为临夏州广河县俱乐部内,篮球运动员进行篮球比赛。 闫姣 摄

  9月初,中新网记者走访了临夏州下辖临夏市、和政县、广河县,一探当地体育的变化。

  在临夏市北滨河东路健身步道一隅,记者看到一“健身驿站”,设有平步机、大转轮、太极轮等,设备先进,显眼处标有心率、卡路里、步次数等内容的标识牌,且每个健身器材都有防雨设施,民众在雨天也可锻炼运动。此外,临夏市还设有健身中心、运动广场等,运动场所较前些年大幅增加。

  年逾六旬的郝永萍,是临夏市人,跳广场舞已有8年时间。她称,运动改变了她的生活方式,让她的心态更积极阳光,也促进了家庭和谐。

  随着体育项目的增加,不仅为临夏州民众带来精神上的慰藉,体育与文化、旅游等的融合,也为其带来了经济收入。

  据了解,临夏州近年来先后承办了多项国家、省级运动会,吸引了全国各地多名选手报名参赛。比赛期间,运动健儿的食、宿、行、购、娱均在临夏,提升了宾馆、饭店、农家乐和旅游景点的经济效益。尤其今年举办的“花儿临夏”云跑接力赛和自行车赛时,和政县所有宾馆、农家乐都显示“客房已满”,这在以前从未出现过。

图为位于临夏市折桥镇的全民健身中心。 闫姣 摄
图为位于临夏市折桥镇的全民健身中心。 闫姣 摄

  记者走访时了解到,在和政县“第四届赛马邀请赛”上,民众在赛马场周边摆摊设点,吸引游人消费,以此增收。在广河县,当地依托黑七篮球俱乐部等平台,吸引组织来此举办赛事,以此发展“体育经济”。

  通过“体育+”“+体育”,临夏州结合体育特色小镇建设,积极培育打造滑雪场、马术游乐城等体育特色综合体,逐渐形成了体育、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链,使之成为民众脱贫致富的富民产业。近年来,松鸣岩、凤凰岭两个滑雪场为贫困户解决就业800多人,民众户均收益达2400元至4000元,辐射带动周边民众发展农家乐46家。(完)

【编辑:张燕玲】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