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山西无煤县瞄准陶瓷产业谋发展 每16人有1人凭此增收

山西无煤县瞄准陶瓷产业谋发展 每16人有1人凭此增收

2020年09月19日 20:40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山西无煤县瞄准陶瓷产业谋发展每16人有1人凭此增收
    应县一家陶瓷企业的生产车间内,工人正在做工。 李庭耀 摄

  中新网朔州9月19日电 题:山西无煤县瞄准陶瓷产业谋发展 每16人有1人凭此增收

  作者 李庭耀 高瑞峰

  “以前我和老公一起种地,一年到头挣1万多块钱。现在老公种地,我在这里打工,一个月就挣4000多块钱。”19日,山西省朔州市应县清凉庄村妇女薛小红告诉记者,她放下锄头,走进陶瓷生产车间,成了家里的经济支柱。

  应县以中国现存最高、最古老的一座木构塔式建筑——应县木塔而闻名,这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总人口33万,其中农业人口就有20万。作为朔州市唯一没有煤炭资源的县,应县瞄准陶瓷产业谋发展,约每16人中就有1人凭此增收。

  应县瓷石资源丰富,陶瓷生产历史悠久,远在宋辽时期就有烧瓦制盆的历史。上世纪70年代初,应县建起了第一个国营陶瓷厂,产品曾获得“山西省优质产品”等荣誉。应县工信局副局长王文河介绍,经过多年发展,应县培养出一批陶瓷技术人才、销售人才。进入21世纪,应县出现了一批民营陶瓷企业。

  王越今年63岁,从事陶瓷行业已有18年。2002年,他与人合作创建了天宇陶瓷公司,生产日用瓷,“当时企业规模较小,生产的产品也很低端”。此后,公司引进先进的陶瓷生产线。2013年,他又与人合作新建了一家陶瓷公司。如今,两家陶瓷公司共有1400多名工人,年产陶瓷产品8000余万件,销往全国各地,还出口美国、巴基斯坦等国家。

王越今年63岁,从事陶瓷行业已有18年。 李庭耀 摄
王越今年63岁,从事陶瓷行业已有18年。 李庭耀 摄

  近年来,应县提出打造“全国陶瓷生产基地”的目标,通过发展建筑瓷、提升和扩展日用瓷、转型升级出口瓷、引进生产卫浴瓷,实现了由日用瓷向建筑瓷、工艺出口瓷等的全品类拓展,向陶瓷原料、颜料、花纸、模具专业化生产等的全要素拓展。

  如今,应县已有21家陶瓷企业,共有32条生产线,年产日用瓷10亿件、工艺瓷4000万件、建筑瓷3300万平方米,陶瓷产品除销往全国各地外,还出口40多个国家和地区。

  “陶瓷企业实行计件发放工资,工作时间灵活,且一年四季都有活干。农民可以全年在陶瓷工厂打工,也可以在农闲时过去工作。”应县工信局副局长王文河介绍,应县有1.2万人直接从事陶瓷生产工作,平均月收入4000元左右。加上运输、销售等人员,共有2万余人从事陶瓷产业。

如今,应县已有21家陶瓷企业,共有32条生产线,陶瓷产品除销往全国各地外,还出口40多个国家和地区。 李庭耀 摄
如今,应县已有21家陶瓷企业,共有32条生产线,陶瓷产品除销往全国各地外,还出口40多个国家和地区。 李庭耀 摄

  35岁的张慧勤是应县西安峪村村民,从17岁起就一直在外地打工。今年3月,他进入王越创建的陶瓷企业,从事搬运、装车工作。“每月能挣4000多元,不比外面挣得少,在家门口打工,还能照顾家里。”张慧勤说。

  康文琦从事陶瓷绘画已近20年,他认为:“应该坚持技艺传承和创新,创作出更代表中华文化的瓷器作品,助力自主陶瓷品牌进军海外,从产业链低端向上跃升。”

  “现在,我们县陶瓷产业规模已经不小,产品品质也很好。”王文河说,应县将推进陶瓷产业转型升级,促进陶瓷产业高质量发展,做精、做优,提高产品附加值。(完)

【编辑:陈海峰】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