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山西国贫县的致富“密码”:多产业“造血”富民

山西国贫县的致富“密码”:多产业“造血”富民

2020年11月19日 13:12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山西国贫县的致富“密码”:多产业“造血”富民
    雁弘纺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机器轰隆作响。 杨佩佩 摄

  中新网忻州11月19日电 题:山西国贫县的致富“密码”:多产业“造血”富民

  作者 杨佩佩

  移民新区,楼房错落有致;生产车间,机器轰鸣作响;光伏电站,光伏板连片如海……雁门关古长城脚下的山西忻州代县,勾勒出一幅脱贫致富的新景象。

  几个月前,这座小县城刚刚摘掉贫困县帽子。

  19日一早,将宽敞明亮的新房打扫干净,张翠平前往离家不远处的扶贫产业园区工作。2018年,借助易地移民搬迁,她住进县城的滨河移民区。同年,经社区牵线成为园区企业的一名织袜工人。

织袜工人正在工作。 杨佩佩 摄
织袜工人正在工作。 杨佩佩 摄

  “我曾经生活的村庄地处大山深处,全家靠几亩薄田糊口。”张翠平说,如今,自己月收入2000多元(人民币,下同),丈夫也在帮助下找到一份修理工作,家庭年收入达5万余元。

  张翠平从“乡村闲人”到产业工人的改变,得益于当地易地移民搬迁、配套扶贫产业“一站式扶贫”。在代县,还有很多同她一样的搬迁户。代县副县长张小平说,在易地搬迁的同时,当地配套建设扶贫产业园等,确保贫困人口“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代县宝通40MW光伏扶贫电站的光伏板连片如海。 杨佩佩 摄
代县宝通40MW光伏扶贫电站的光伏板连片如海。 杨佩佩 摄

  此外,光伏产业也是代县发展的扶贫产业。建起的电站,不仅为这片贫瘠的土地注入新动能,也为贫困户带来“阳光收入”。

  曾是代县阳明堡下沙河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高建新,就是受益者之一。2018年,他经过培训成为忻州最大的集中式光伏扶贫电站的一名管护工人。

  “村里的地大多是沙石薄地,产量不高、效益不好,一年到头收入不到万元。”高建新说,现在建起电站,不仅土地有用,自己和妻子也都有稳定工作,年收入达4万元。以前孩子上学四处筹钱,如今还完欠债,还存有余款。

  据该光伏扶贫电站负责人王虎生介绍,电站不仅吸纳周边村100多名贫困户就业,还通过流转1400亩沙石薄地,给当地村民一次性支付30年的土地租赁费,共计500余万元。

  代县位于太行山集中连片贫困区,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多年来,代县人都在与贫困斗争,2020年2月,山西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代县退出贫困县序列。(完)

【编辑:丁宝秀】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