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网联汽车走向何方?业界:建生态、跨行业协同发展

分享到:

智能网联汽车走向何方?业界:建生态、跨行业协同发展

2022年11月25日 22:5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大字体
小字体
分享到:
智能网联汽车走向何方?业界:建生态、跨行业协同发展
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联合创新中心正式揭牌。 复睿智行供图

  中新网上海11月25日电(记者 陈静)近年来,在政策与资本的双重加持下,中国自动驾驶与智慧交通产业蓬勃发展。单车智能技术与全球并驾齐驱,车路协同项目借政策“春风”遍地开花。

  记者25日获悉,在业界专家看来,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智能网联汽车行业需建立生态,相关行业跨界协同发展,同时,加速多场景的商业化落地。

  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副主任辛克铎25日在此间表示,当前全球汽车行业正进入了百年不遇的大变局,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正在加速重构,行业正面临重大的机遇和挑战。

  辛克铎指出,目前行业正呈现三大特点:首先,融合发展,汽车、通信、交通跨行业突破越来越明显,百年行业产业的融合,将为汽车及相关产业带来极大的机遇;其次,车、路、云一体化成为重要趋势:一方面,以云控系统为代表的系列技术相继落地应用,另一方面,汽车相关结构正向着5G网络整车“云计算”方向迅速演进;此外,产业体系正由链式局域型向网状生态演进,专业化分工体系正在重塑,跨界融合的产业链、供应链正在加速构建。

  辛克铎介绍,长期以来,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致力于突破共性、基础、关键技术,搭建创新服务平台,持续引领行业发展,提升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及相关产业的全球价值链的地位。2018年以来,该中心围绕车路云网一体化的解决方案持续发力,并在多个城市落地。

专家把脉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发展。 复睿智行供图
专家把脉智能网联汽车行业发展。 复睿智行供图

  在25日举行的“IT’S FUSIONRIDE”自动驾驶产业融合论坛上,记者了解到,在技术快速演进的同时,产业落地亦开始遭遇瓶颈。受制于技术成熟度、商业化等问题,单车智能路线尚停留在L2+级。车路协同路线方面,在各地密集出台相关政策、接连部署先导区和示范区建设的同时,也面临建设、标准、运营等诸多方面的问题。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公维洁认为,智能网联汽车行业需要构建生态,“因为面对行业跨界,没有任何一个企业或行业能够决定应该按照什么样的速度、什么样的路线通往车路协同的彼岸,特别需要跨产业协同的路线图去凝聚共识。”当日,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联合创新中心正式揭牌,该创新中心由复睿智行与上海南虹桥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成立,今后将在推动产业的发展的同时,加速智能网联汽车多场景的商业化落地。当日,多家企业与高校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未来,各方将在融合感知、智能网联、车路协同等领域共同推动产业的发展。

  复睿智行首席运营官薛春宇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实现自动驾驶不仅要注重单车智能与车路协同的融合,还要推动车路协同与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的融合,并针对不同场景制定相应方案。” 据悉,该企业已先后在柳州、成都、武汉、南京、上海金桥等多地,开启交通智能网联升级项目。 当日,复睿智行发布了全系列高性能4D毫米波雷达和“车、路、云一体化”技术路线。据介绍,“车、路、云一体化”技术路线打造了硬件平台+软件平台+运营平台+多元场景的系统级解决方案。

  关于标准问题,公维洁指出,智能网联汽车行业,一方面标准特别重要,“需要通过标准去做为共同语言去推动跨行业协同。”另一方面,标准也需要跨行业协同。她直言,“如果在车路协同的发展过程中,不同地方用不同标准,未来,智能网联汽车的互联互通一定会受阻。”公维洁指出,做到标准协同需要企业、行业组织共同去推动。

  关于标准国际化协同话题,公维洁坦言,智能网联企业的发展对标准的国际化协同要求越来越高。现在,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发展与全球并跑,一方面要协同,另一方面要把中国的特色尽快融入标准,向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完)

【编辑:陈文韬】
发表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评论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