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豆汁儿”熬三次

2019年04月30日 00:28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参与互动 

  “豆汁儿”熬三次
   最有烟火气

  一部曾被观众称作“最有烟火气”的话剧《豆汁儿》,经过三次“熬制”,即将落户京味儿戏创作并不多的国家话剧院,并于5月10日至19日亮相先锋剧场,参演第五届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

  《豆汁儿》讲述了一个原汁原味的北京故事——老李经营祖传豆汁店已有40多年了,但大龄未婚的女儿一心想改变豆汁的经营方式,留学归来的儿子为了创业在外借钱,同甘共苦的老伙计因不想成为豆汁店的负担不辞而别。在一地鸡毛的烦恼中,老李竟检查出自己患了脑瘤……本剧在悲喜交织的生活场景中,蕴含着中华民族传统而深远的文化内涵。人与人之间,从争吵到包容,从固执到理解,其实最终都是为了留住清清白白的魂儿,坚守着匠人的初心和善良的一面。

  该剧自2017年10月开始创作,由钟海清、潘汛洪、谢可共同编剧,在蓬蒿剧场首演,随后参加国家话剧院青年戏剧创意空间——戏剧扶持项目。如今三度创排,主创为贴近生活,建组后就立即前往磁器口、牛街等知名豆汁儿店采风,学习体验传统技艺,从生活中汲取创作养分。

  作为剧中“小编剧”一角的原型,钟海清表示,“剧本传达了一种传统文化的当代精神:家风和技艺都是不知不觉地在生活里悄悄传承着。”作为一名“90后北京土著”,导演谢可表示,“这轮演出我们在传统中创新,加入了人工智能、虹膜系统等情节,让这部话剧更具有当代性;为体现传统手艺与匠人精神,我们也将采风中所学到的绿豆挑拣技术、包装工艺等呈现在舞台上。”

  除了鱼骨瓦、大槐树、门墩、镂空门楼等北京视觉元素,剧中七位演员中有五位都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大家用自己多年对北京的理解与情怀还原着这个温暖的北京故事。文/本报记者 郭佳

  摄影/本报记者 王晓溪

【编辑:姜贞宇】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