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揭秘真实“潜伏”:用烟盒传递情报 开药房做掩护

2019年05月11日 00:0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5月11日电(记者 上官云)在电视剧《潜伏》里,余则成最后去了台湾,继续“潜伏”,他的经历曾令不少观众感叹。在现实中,也有一批优秀的中共地下工作者,为革命事业献出青春乃至生命。烈士刘光典便是其中之一。

  近日,刘光典之子刘玉平接受中新网(微信公众号:cns2012)记者采访,讲述了父亲当年的故事。彼时,刘光典曾把情报放进烟盒里带出封锁线,也曾开设药房做生意,以此为掩护从事地下情报工作。

刘光典与王素莲结婚照。刘玉平供图

刘光典与王素莲结婚照。刘玉平供图

  1922年,刘光典生于旅顺农村。虽然家境不甚好,但父母还是努力供他读书。不幸的是,父亲在刘光典15岁时去世了,他只得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当过煤矿会计,做过医药生意,也曾就读于哈尔滨铁道工学院。

  20岁时,他与王素莲结婚,婚后曾回到老家山东谋生。刘光典懂日语,为了生计,在当地谋得伪警察所谋得一份工作。

  刘玉平说,如果父亲去搜刮民财,能够发家致富,但他出身穷苦工农家庭,从小受到最基本的工农品质教育,有良心,所以经常暗地里保护老百姓和抗日人员。

  在老家待了一年,刘光典回到当时的北平,王素莲的家也在那里。自此,他以北平为主要的工作场所,往来于上海、内蒙、山西和东北等地做医药生意。工作之余,又到北平辅仁大学经济管理专业学习。

  刘玉平说,抗日战争胜利后,大概是1946年底,在上海做生意的刘光典认识了老乡洪国式,这是一位老资格的中共地下党员,“当时(他)承担着发展我们隐蔽战线队伍的任务。他发现刘光典有文化、有素质,为人机智、诚实,就向他宣传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和革命道理”。

  “父亲这个时候就像在黑暗中看到一盏明灯,在党的教育、同志的帮助下,终于明白了一个人不能只为个人的幸福奋斗,而要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去贡献自己的一生,于是就参加了社会部大连情报处。”刘玉平回忆。

此前,《寻找父亲——刘光典烈士的红色足迹》举办新书分享会,刘玉平出席。人民出版社供图

此前,《寻找父亲——刘光典烈士的红色足迹》举办新书分享会,刘玉平出席。人民出版社供图

  参加革命之后,刘光典在上海工作了一年多。刘玉平后来得知,父亲这时的主要任务就是做生意、接触情报,担任交通员。一直到1948年初,刘光典奉命被调到沈阳从事辽沈战役的情报工作。

  他在太原31号租下一个小二楼开设药房,一方面做生意,一方面以此为掩护从事地下情报工作,并多次冒着风险奔波于当时的敌占区及解放区,圆满完成了任务。

  “在1948年底,父亲被调到北平从事平津战役的情报工作。”刘玉平说,当时父亲特别忙:找到当时北平各个地方从事情报工作的同志们,把收集到的情报集中在一起整理好,放在一个烟盒里,然后带着它穿越敌人的封锁线,送到东北大连情报处。

  不久,平津战役胜利结束。刘玉平介绍,父亲刘光典又参与协助一些同志从香港接回了李济深、沈钧儒等一大批民主人士,辗转把他们送到北平,“父亲完成了这个任务,就和我们团聚,在钱粮胡同的四合院里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1949年,刘光典又接到了新的任务。他接受社会部派遣,秘密潜入台湾,配合驻台湾主要领导人执行秘密任务。当时还年幼的刘玉平没想到,父亲离开家的那一刻,竟然成了永诀。

  “为了今后生计,我将要到遥远的地方去做生意,从此你们不会再接到我的信,你们也不要再给我写信。”这封家书,是刘光典离开钱粮胡同的四合院,前往台湾时写给家人的。

  不幸的是,1954年,刘光典在台湾被捕,1959年被杀害,年仅37岁。

  很久以后,刘玉平才得知,父亲在被捕前曾躲进旗山四年左右时间,在山中掘地为穴,坚持斗争,他和战友王耀东最后的栖身之地,是在海拔1000米以上找了一个天然形成的小山洞,洞口大小50乘60厘米,高、深都不过一米左右。

《寻找父亲——刘光典烈士的红色足迹》书封。人民出版社供图

《寻找父亲——刘光典烈士的红色足迹》书封。人民出版社供图

  后来,刘光典被有关部门授予革命烈士称号。2013年秋,一座无名英雄纪念广场在北京西山落成,纪念上世纪50年代在台湾牺牲的中共地下工作者,广场花岗岩墙壁上亦清晰刻着刘光典的名字。

  但对于刘玉平来说,从幼年时,父亲的去向之谜一直萦绕心中。为解开困惑,从1988年开始,他与姐姐刘玉芳、哥哥刘玉胜一起,走上了探求真相的道路。

  今年5月,在掌握大量的材料、采访实录以及调查证据的基础上,刘玉平出了一本书,叫做《寻找父亲——刘光典烈士的红色足迹》,在书中基本还原了父亲刘光典从事革命工作、进行隐蔽战线斗争的历史及牺牲的经过。

  在北京西山无名英雄纪念广场,有一座纪念碑,碑文中说“民族危急,别亲离子而赴水火,易面事敌而求大同”。或许,这才是对刘光典们简单恰切的描述。(完)

【编辑:周驰】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