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新京味儿话剧 “新”的是生活

2019年05月30日 10:56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参与互动 

  新京味儿话剧 “新”的是生活

  从《枣树》到《打开一九九O》,15年打造了6部京味儿戏的黄盈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自带北京男生的自在悠闲做派,晃晃悠悠却有里有面儿。身为导演,他把话剧视作修炼,努力提炼生活中的美好。

  “情迷古典主义”导演

  作品充满京味儿

  提到能够驾驭京味儿戏的青年导演,濮存昕第一个想到的便是黄盈。2003年参加了林兆华的青年处女作展后,黄盈便着手在北师大北国剧社做一出与自己生活相关的戏。北京电视台一则寻访老街坊的新闻成为了小品的缘起。“我们当时的做法很像是人艺当年排《龙须沟》。”

  在黄盈看来,北国剧社的同学,长相不是所谓的标准演员脸,但很接地气。那时因为剧社还有韩国留学生,就编了个外国人来胡同观光找厕所的小品。2005年,大家决定把这个小品做成长版本,也就有了京味儿的尝试。

  在中戏导演系上研究生时,黄盈有个绰号是“情迷古典主义”。那时他在北京电影学院排《樱桃园》,他极其钟爱契诃夫的这部作品。不过在排练中他强烈地感觉到这样的作品与本民族的情感很难相通,于是坚定地回归京味儿。“我是一个不吃卤煮的人,但第一次吃之后,我发现比我想的好吃。”这样的感受后来成了《卤煮》。

  不以表演为生的人

  不代表不专业

  2009年的《马前马前》,形式上更贴近环境戏剧。“从老式年间北京喝水费劲,从船到出租车的交通工具转变到北京城兴废的因由;到了《梦行者》,已经有大量不说北京话的人,我们想表达的是,北京人的概念已经不能拿出生地来衡量,常态化的北京已经没有那么多老规矩。生活变了,京味儿也自然成了‘新京味儿’。”至于《断金》,则是黄盈为上一辈人做的一个回归传统的戏,也借此跟“铁三角”有了合作。

  十几年下来,黄盈从一个农大本科毕业的戏剧爱好者,到步入不惑之年,身边总有一群坚定的伙伴圆满着他的“新京味儿”理想。此次的《打开一九九O》就不乏最早与其合作《枣树》的“功勋元老”,而对“非职业演员”的使用也让他在京城戏剧界多了特立独行的资本。“不以表演为生的人,并不代表不专业。”他说。

  1990年的故事感动90后

  新京味儿新的是生活

  曾经以为,这部《打开一九九O》是属于70、80年代生人的,更是黄盈送给自己在40岁人生门槛的礼物,但剧场内,90后也依然笑泪交织。

  从2017年动笔到现在,这出戏完整写出的剧本就有四稿,近16万字,最终排演的是第五稿。虽然故事发生在1990年,但剧中呈现的都是生活中的小小不言,有青年的苦恼,也有中年的麻烦。电影的手法以及转台的使用更让观众在情感冲击后为隐身幕后的导演暗挑大拇指,黄盈的“新京味儿”在这出戏有了堪比《台北上午零时》的范本。

  在黄盈看来,所谓的“新京味儿”是对照传统京味儿而言的,“老舍先生以及他同时期的北京作家为京味儿戏剧奠定了文学底子。但随着时间的进程和流动人口的涌入,就像《枣树》中呈现的那样,生活从群居变为独立,也如同《卤煮》中的老掌柜要传手艺……新京味儿不是我个人要界定什么,新不是艺术的新,而是生活的新,‘新京味儿’其实在戏外。”

  文/本报记者 郭佳

【编辑:梁静】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