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作家贾平凹:我最怕“文字中的味道”译不过去

2019年07月29日 12:3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作家贾平凹:我最怕“文字中的味道”译不过去
    第29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上举办了贾平凹读者见面会。供图

  中新网西安7月29日电 题:作家贾平凹:我最怕“文字中的味道”译不过去

  中新网记者 边峰

  “所谓世界的文学,其实就是翻译文学,不翻译出去是看不懂的。我们在80年代读外国作品都是翻译过来的,翻译作品给改革开放后中国文学的发展,提供的帮助太大了。”贾平凹表示。

  此间正在西安举办的第29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上,由作家出版社主办的贾平凹读者见面会是非常火爆的一场活动。在28日下午的这场见面会上,贾平凹与评论家王春林、翻译家迪兰讨论了中国小说走向世界的话题。

第29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上举办了贾平凹读者见面会。供图
第29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上举办了贾平凹读者见面会。供图

  见面会设置在书博会展馆最大的主舞台。开场前,观众席已经被民众挤得满满当当,过道也被堵得严严实实,无处插足。他的作品《秦腔》《浮躁》《废都》等也在本届书博会上销售火爆。

  贾平凹受到了明星般的追捧,他被民众纷纷围住合影,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才挤上了舞台。这令他有几分意外:“每一届全国书博会我都会参加,这次是在家门口举办的。我没想到会来这么多人。”贾平凹对主办方作家出版社表示了感谢。

  1991年,贾平凹的长篇小说《浮躁》被翻译为英文。但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尽管他持续高产,但作品翻译却始终“慢了半拍”。贾平凹表示,造成这种原因主要是因为自己长期居住在西安,与国外的汉学家交往较少,在翻译上显得有些被动,“作品翻译只能守株待兔”。

  近年来,贾平凹的作品翻译进入一个爆发期。加拿大翻译家迪兰正在翻译贾平凹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作品《秦腔》。他说,原本担心书里的方言会是障碍,后来发现最难的是书里对戏曲的描写。“比如在书中写了段秦腔戏《辕门斩子》,你如果不知道杨家将的故事背景,是很难翻译的。”

  贾平凹也表示,不同语言之间的文字转换绝非易事。“我的作品里有一些中国传统的东西,所以我最怕把文字中的味道翻不过去。我跟一些翻译家交流过,他们都认为文字之外的言外之意比较难翻,也反映我的作品翻译确实比较难。”因此,这些年他和国外的汉学家、翻译家沟通频率高了,常邀请他们来陕西了解山川地貌、民俗生活。迪兰不知道窑洞是什么,贾平凹就带他去看窑洞、去易俗社听秦腔。

  他也会通过邮件与翻译家们保持沟通。他有不少农村题材的作品,往往会出现很多让外国翻译家发懵的词汇,如生产队、记工分、粮票等。“如果不解释,外国人想象不到这是啥东西。”

  评论家王春林说,美文不可译,文学翻译某种意义上是比文学创作更困难。作为一名优秀的翻译家,不仅要具备双语能力,还必须对文字背后的文化有深入了解。

  在谈及今后的写作计划时,贾平凹说,自己的作品一是写现实生活,从商洛老家发展到写秦岭故事;二是写中国这一百年来发生的事情,以及各个时期人们的生存状况。但是反映城市题材的作品较少。

  “我在城市里生活几十年了,好像只写过《废都》,后来写了《高兴》,但严格来说《高兴》也不是城市故事,是农民进城打工的故事。”贾平凹透露,自己目前正在筹备一部城市题材的小说,计划明年与读者见面。(完)

【编辑:丁宝秀】

>文化新闻精选: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