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专家谈中马“送王船”成功申遗:有助开拓“海丝”国家文化平台

专家谈中马“送王船”成功申遗:有助开拓“海丝”国家文化平台

2020年12月19日 15:03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视频:厦门数百米长队“送王船” 年轻人接力传承古老民俗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厦门12月19日电 (记者 杨伏山)对于中国、马来西亚“送王船”联合申遗成功,相关专家19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此成功案例基础上加以总结,将有助于开拓更多“海丝”沿线国家民心相通的文化平台。

  北京时间12月17日晚,由中国与马来西亚联合申报的“送王船——有关人与海洋可持续联系的仪式及相关实践”(简称“送王船”),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在厦门致力推动这项工作的专家称,这彰显了先人文化融合的智慧,值得认真学习与传承。

  作为闽南古老民俗活动,“送王船”是闽南沿海先民于明代创造的抚慰、祭祀海难遇难者的仪式。随着闽南人的海上贸易与迁徙,“送王船”习俗于17世纪到20世纪流传于闽南、台湾和东南亚华侨华人聚居地,是闽南文化的重要遗留。

资料图:12月5日,“送王船”活动在福建省厦门市钟宅畲族社区澜海宫启幕。
<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吕明 摄
资料图:12月5日,“送王船”活动在福建省厦门市钟宅畲族社区澜海宫启幕。 中新社记者 吕明 摄

  厦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专家组组长、厦门市闽南文化研究会原会长陈耕说:“我们老祖宗当年下南洋把自己的‘送王船’文化带到马来西亚那边去。没有老祖宗的文化传播,就没有如今的两国联合申报。”

  在他看来,这种文化传播与融合过程充满智慧——将中国传统文化传到马来西亚,在那儿开花结果,并且取得不同文化、族群人士的认可,逐渐变成大家认同的一种价值,“这实际上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文化价值的体现。”

  陈耕指出,先人的智慧早就告诉我们怎样把文化传出去,并且扎下根,成为不同族群共同的价值取向,“这对现在中华文化如何走出去是非常重要的启迪。”

  陈耕认为,中马共同申报“送王船”,从中可看出当今世界正向海洋靠拢,世界财富产生于海洋边缘,实施海洋策略展现开放、心向大海的胸襟,这对世界是非常重要的启示。

  “送王船”是中国首次与“海丝”沿线国家联合申报成功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陈耕表示,此举表明构建民心相通的文化平台是成就“一带一路”建设愿景的“关键基础”。在此成功案例基础上加以总结,将有助于开拓更多“海丝”沿线国家民心相通的文化平台。

  此前,“送王船”已分别被列为中国、马来西亚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两国具有深厚民间基础。厦门与马来西亚马六甲的民间文化联系素来紧密,多次开展闽南文化交流。2015年7月起,厦门市闽南文化研究会和马来西亚侨生公会共同倡议推动“送王船”联合申遗,并广泛开展社区和宫庙间的民间交流。2019年7月,“送王船”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周期审核清单。

  陈耕说,厦门与马六甲都是旅游城市,马六甲拥有王船博物馆,厦门也辟有王船展示点和相关的民俗传承中心;“送王船”成功申遗,有助于提高两个城市“在世界的可见度”,成为各自文化旅游的名片。(完)

【编辑:白嘉懿】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