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刘国祥:红山文化如何形成中华民族共同文化基因?

发布时间:2023年07月31日 19:38     来源:中国新闻网

  【现场】红山文化晚期,现实生活中红山人已经不佩戴耳饰了,但是在发现的陶(塑)人耳部却有孔洞。所以说我们认为这是生活中的红山先民对他们祖先的这种记忆。

  【解说】在红山文化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刘国祥看来,史前先民创造出灿烂辉煌的以红山命名的考古学文化——红山文化,是中华五千多年文明起源的重要源头之一,也成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形成过程中的关键核心一元。近日,刘国祥研究员在北京接受中新社“东西问”独家专访,对红山文化考古研究进行全面分析和深入解读。

  【同期】红山文化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刘国祥

  红山文化是一支考古学文化,也是东北地区最著名的一支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它是因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后遗址的发掘而得名。1954年,尹达先生(中国考古学家)就提出了“红山文化”的命名,这样我们后续的、所有的发掘和所有的研究成果都基于尹达先生对红山文化的命名而展开的。

  【解说】据刘国祥介绍,红山文化可分为早、中、晚三期。在红山文化晚期,社会分层更加明显,等级制度确立,出现特权阶层及一人独尊的王者式人物;制陶业高度发达,玉雕工艺技术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和进步,玉器成为最主要的随葬品,形成玉礼制系统。

  【同期】红山文化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刘国祥

  目前为止,比如说早期红山文化的年代是6500年到6000年,中期大体上是6000到5500年,晚期是5500年到5000年。在(每一期)里边大体上又分成前后两段。这样的红山文化基本上是“三期六段”。我们说的这个晚期晚段距今5300年左右,代表着红山文化发展的鼎盛期,也是进入初级文明社会的开始。

  【解说】刘国祥认为,红山文化是中华文明重要源头之一,其精神信仰与祭祀体系源于小河西文化、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在红山文化时期得到充分的继承和发展,并形成系统化的精神信仰与祭祀体系,包括天地崇拜、祖先崇拜和以龙图腾为代表的动物崇拜。

  【同期】红山文化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刘国祥

  一个是天地崇拜。祈雨、乞求农业生产的丰收,就是当时人们主要的祭祀用意。我们认为是“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对天地进行崇拜。可以说这是一种古老的宇宙观;第二个就是祖先崇拜的传统。这也是中华民族显著的特色之一。红山文化里的一个特征就是发现很多的泥塑陶塑的人像,甚至是石雕人像;第三点,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龙图腾崇拜。我们在辽西地区可以看到龙的发展轨迹。我们认为,这个“红山龙”是中华龙的本源。龙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和天地崇拜构成中华民族的显著特征之一。

  【解说】刘国祥还指出,在红山文化孕育和形成的过程中,中原地区的仰韶文化与红山文化上层社会之间存在交流,且深入两个文化腹地,而非局限于边缘地区。

  【同期】红山文化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刘国祥

  我觉得红山文化深受仰韶文化的影响,红山文化之所以成为红山文化,主要是仰韶文化的影响改变了它的文化面貌,比如说(红山文化创制的)彩陶器,另外就是近年的洛阳苏羊仰韶文化遗址发现了一件兽首石雕,就是红山文化的遗物。

  【解说】刘国祥表示,红山文化在中华文明起源与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红山文化研究也是国际化的重要课题,要加强国际学术交流合作,向世界讲好中华文明故事。

  【同期】红山文化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刘国祥

  我们在国外的一些博物馆里面也发现有红山文化玉器的藏品。比如说在大英博物馆里面就有红山文化玉猪龙,在法国吉美博物馆也有一件非常完整的红山文化玉猪龙。包括在美国赛克勒博物馆里边,我们就看了这样一件东西——它是一种斜口筒形玉器,但这种斜口筒形玉器它不一样,在低沿一侧雕刻有(红山文化标志性纹饰)垂弧纹。我们希望今后,互相之间要开展学术交流,中国学者也要走出去、国外学者也要走进来。另外加快(红山文化)考古公园的建设、加大红山文化申遗的力度。

  孙自法 岳子岩 北京报道

责任编辑:【李季】

版权声明:中新视频版权属中新社所有,未经书面许可的使用行为,本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