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APP

中新视频

中新网

安徽大鼓传承人江义阔:四百年技艺盼后继有人

发布时间:2018年06月27日 17:3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分享到:

  【解说】“安徽大鼓”是一种安徽省传统的戏曲剧种,因其流行于江淮之间的广大乡村和城镇,又称淮河大鼓,相传已有400年历史。眼前这位江义阔老人就是生活在安徽省合肥市八斗镇的一位安徽大鼓传承人。

  【解说】6月27日,记者见到江义阔的时候,他正在给孩子们表演传统剧目《薛丁山初会樊梨花》,一个人,一个书鼓,一个鼓箭,一块夹板和一块醒木就是表演的全部家当,铿锵有力的鼓声中,伴随着江义阔浓厚地方特色的唱腔,引得围观群众阵阵掌声。

  【同期】安徽大鼓第十九代传人 江义阔

  八斗(镇)它是大鼓艺人的集散地,我从小七八岁就听了,那时候高中毕业,将(刚)好我的授业老师,他老人家刘正先将(刚)好在家,我跟他天天接触,我想我毕业了,名落孙山干什么呢,我就学大鼓这一行,因为我对大鼓应该说,受那些老艺人的熏陶还是有感情的。

  【解说】回忆起40余年的从艺经历,往事仿佛历历在目。高中毕业的江义阔年轻气盛,凭借着自己扎实的文学功底,觉得说书不过是背背台本,通过南口、北口、花口的三种唱腔唱出来即可,殊不知,安徽大鼓说唱讲究韵律板眼,想把它唱好,没个三年的勤学苦练是不可能入门的。

  【同期】安徽大鼓第十九代传人 江义阔

  我认为讲照书背,讲那些观众、受众都不晓得的名词,认为我这就是在唱书,实际上错了,

  我唱一次给我师傅听,他噗嗤一笑,还早着嘞,讲一句话了,前三年,叫将钱买艺,后三年,将艺卖钱,也就是说,三年的打磨你才能进入这个门,基本上能唱,何况你还没到这一步。接下来他回到合肥,重登文化舞台,我也多次泡、磨,他也愿意收我为关门徒弟,指出了大鼓里头的许多机关奥妙。

  【解说】据了解,安徽大鼓曾经是安徽曲艺艺术中流传面最广、最具有知名度的曲艺种类。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大鼓说唱逐渐没落,大鼓艺人多改行唱戏,更有甚者干脆将鼓板束之高阁。目前,虽然安徽大鼓已列人安徽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得到了相应的保护,但传承难的问题却成了江义阔的一块心头病。

  【同期】安徽大鼓第十九代传人 江义阔

  这个关到传承事情,面对这个现实,因为(年轻人)都想打工挣钱,我们这一行,挣钱可以讲微乎其微,所以对他没有吸引力,他就不愿意学这个东西,那我要在夹缝中生存,我因为已经认准这一行了,我就要干这一个,所以讲这就是为什么,当下我找不到合适人选,找不到人,这个主要原因。

  【解说】独特的地域文化赋予安徽大鼓鲜明的地方特色,同时也制约了安徽大鼓的发展。虽然江义阔为了迎合当代观众口味,已多次把传统曲目进行改编,并创作新题材的节目进行表演,但仍然无法改变目前后继无人的窘境。

  【同期】合肥市八斗镇文化站站长 计鹏程

  他这安徽大鼓目前来说,在我们安徽省也是硕果仅存了,因为这个安徽大鼓,它对这个语言功底、文学功底,包括表演要求很强,后期以后我们又陆陆续续,结合这个戏曲进校园,然后让江义阔老师这个安徽大鼓,又到了我们八斗(镇)各个学校,让这个学生,小学生们在震撼安徽大鼓这个艺术魅力的同时,也进一步的产生一些兴趣,争取以后看看能不能把安徽大鼓在我们八斗镇这个地方,得以延续下去。

  刘鸿鹤 安徽合肥报道

责任编辑:【李雨昕】

特别推荐

视频排行榜

关于我们| About us|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3042号]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