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APP

中新视频

中新网

探秘广西壮族“草席村” 一张草席敲打5000次

发布时间:2018年11月07日 16:3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分享到:

  【解说】一张由蔺草制成的原生态草席,是不少家庭曾经的标配。纯手工制成的它算不上精细,甚至还有一丝粗糙,但是它那股来自泥土的植物清香,却也是不少人心中不可磨灭的儿时回忆。

  【解说】蔺草又称席草,通气、吸湿、韧性好。其除了编制草席,也常被捆绑到大闸蟹身上。在广西柳州市柳江区百朋镇里团村六羊屯,种植蔺草、编制草席的历史就有百余年。而这也是当地唯一种植有蔺草的村子。11月6日,中新社记者在这里见到了这些忙着收割、晾晒蔺草,或用传统织机手工编织草席的村民们。

  【解说】蔺草种植的周期为7个月左右,每年的8月之后开始收获。村民会选择晴朗的日子走到田中,用镰刀一镰一镰把蔺草割下,再将其插入两个滚轮的刀片中,在夫妻二人的协作下,蔺草瞬间一分为二。随后经过五天的晾晒,这些蔺草将成为合适的编织粗细。

  【解说】晾晒的场面也蔚为壮观,在高空中俯瞰下,蔺草摆成矩形和扇形,在黄绿相间的颜色点缀下,宛如一块规整调色盘。这些晒干的蔺草,将会再次浸水晾干,随后走上编织机,经过传承百年的古法打制,变成一张张草席。6日当天,59岁的席农覃福内就正在家中和儿子覃正忙打制草席。

  【同期】覃福内 里团村席农

  十八岁开始种这个草席,打得快的(一张草席需要)四个钟头,慢的要五个钟。(工法是)家里老爸老妈教我的。

  【解说】打制的工艺不算复杂,用黄麻线将草席的轮廓搭在织机之后,首先将蔺草卡进特制的竹片,再将其穿进数十根黄麻线之间,最后加上两次木条的锤击,一个完整打制流程就算完成。而这样的锤击动作每天将循环5000余次,直至编制成一张完整草席。在11月的天气里,经过一早上劳作,穿着短袖的覃正忙身上布满了汗珠。

  【解说】这样“咚咚咚”的敲击声已经在六羊屯存续了数百年,种植每亩蔺草获得的两万余元,也成为村民们的重要收入。但随着近年来逐步上涨人工成本和机械化产品冲击,这样的声音也面临着消失的危险。两百元一张的手工草席与数十元的机织产品相比,在市场上也失去优势。

  【同期】覃福内 里团村席农

  我这个草席(蔺草)从年头就开始种,一月份开始种起,到八月份得收,得收之后两个人就打,算起来(一亩地)得两万多块钱。这个也要传下去,原来我小时候就开始打,我不传下去嘛,(儿子)以后没有工做了,他不会回来做(草席)嘛,要传承下去。

  【同期】覃老伯 里团村席农

  你见整条村(人)都走完了还有哪个年轻人做这种,都是老的做的,再年轻点有四十多岁他也不会做,(他只卖蔺草 不会去打制草席)。

  【解说】尽管手工草席的优势慢慢消失,但是六羊屯的蔺草种植面积却在逐步上涨,目前种植的200余亩蔺草,也是历年来的最高水平。机械化生产带来的规模优势,让工厂对蔺草的需求逐渐增高,销售蔺草也逐渐成为村民们的另一个项主要收入。(完)

  王以照 广西柳州报道

责任编辑:【卢岩】

特别推荐

视频排行榜

关于我们| About us|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00002003042号]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69978800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