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邵志飞:我的艺术创作如何从中国传统文化里汲取养分

发布时间:2023年10月31日 18:10     来源:中国新闻网

  【同期】香港浸会大学视觉艺术院讲座教授 邵志飞

  我在香港生活了十几年,有很多机会接触中国文化、受到中国文化的启发,并将其融入到我自己的艺术实践中来。

  【解说】作为香港浸会大学视觉艺术院讲座教授,邵志飞已移居香港十四年,他在这里生活、创作,丰富多元的中国传统文化在他的生命中烙下深深印记,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的艺术创作。

  【同期】香港浸会大学视觉艺术院讲座教授 邵志飞

  我有很多与中国文化相关的工作涉及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有形的文化遗产,比如洞穴、寺庙,比如我们也谈到雕塑、绘画等文物,处理这些材料需要采用不同的数字化策略。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中国武术,我们不仅要捕捉武术高手的动作,还要以艺术审美重新加以诠释。所以这不仅仅是一种对原始素材的记录,更要提升原作品,赋予作品新的美感和体验维度,让公众能够真正参与其中。

  【解说】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邵志飞一直是新媒体艺术界的先锋之一。他被业界认为是在虚拟及扩增现实、沉浸式可视化环境、可操控电影系统及互动叙事领域中使用创新数码媒体技术的创始者。精准地发现、捕捉素材,对其中蕴含的传统文化进行现代化的表达,始终是这位“洋面孔”多年来探索的重点领域。

  【同期】香港浸会大学视觉艺术院讲座教授 邵志飞

  事实上,我在香港创作的许多作品都是围绕中国的文化情感和逻辑展开,但同时,我又是一个外国人,我从外国来,因此这也是一个局外人看待、解释中国文化,并在(其与世界文化间)建立桥梁的尝试。对我来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大多在于灵感启发。 中国文化的丰富性体现在它能够激励他人。

  【解说】中国文化对西方观众的影响力如何?怎样让外国观众更好地理解艺术作品背后的中国文化?对此,在艺术领域深耕多年的邵志飞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同期】香港浸会大学视觉艺术院讲座教授 邵志飞

  香港确实是东西方之间非凡的“十字路口”,这确实是一个西方人可以轻松进入中国文化世界,与之产生联系的城市。我还留意到,我作为一个西方人在香港所做的工作,似乎也对中国艺术家的工作很有意义。我从中看到一种奇妙的融合。因此,这也意味着,香港这一交流平台并不再局限于语言相通的优势,而更有一种促进文化共享的作用。

  【解说】未来,这位艺术家的“小目标”是建造一个“未来影院”,为各种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深刻的虚拟体验,建立戏剧、舞蹈、音乐与体育表演平台,探索把来自世界各地的多媒体素材化成电影体验。

  记者 范思忆 罗嗣昱 香港报道

责任编辑:【卢岩】

版权声明:中新视频版权属中新社所有,未经书面许可的使用行为,本社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发表评论
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