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专访中总会长袁武:东江之水越山来 滋养了香港工商业

专访中总会长袁武:东江之水越山来 滋养了香港工商业

2021年05月06日 19:13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视频:专访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袁武:东江水浇灌了香港工业崛起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香港5月6日电 题:专访中总会长袁武:东江之水越山来 滋养了香港工商业

  中新社记者 史冰筠

  中央3800万元人民币拨款,动员数万人,仅用9个月时间完工,56年来不间断地为香港供水。香港中华总商会会长袁武回忆起东深供水工程的历史,感慨不已:“如果没有东江水,香港民众没水吃,工商业也没机会发展。”

  更令袁武自豪的,是这个现时为香港提供近80%用水的工程,当年是由中总牵头促成建设的。“中总对东江水来港的确有特殊的意义,商会对香港市民、工商业用水一直都很关注。”1956年时任中总的会董汤秉达、叶若林在《大公报》首次发表文章,表达打破依靠本地水资源的传统思路的建议——引东江水供港。

  1963年的旱灾是东深供水工程快速推进的催化剂。“这是19世纪80年代以来最大的旱灾,我记得那时候,4天供水4小时,供水时间居民早早就大排长龙,拿着所有能装水的工具取水。取回来也要小心用,不要说洗澡了,好多(生活用水)都得重复使用。”中总作为与中国内地联系最紧密的商会,与港九工会联合会分别向广东省省长陈郁求助,也向港英政府报告,以求从广东取水,解燃眉之急。

  而为了解决香港长久的水资源不足问题,中总正式向两地政府提出了引东江水到港的建议。袁武表示,中总会长及副会长们当时前往广东当面陈述设想后,广东省委书记陶铸一口答应,更表示可以免费供水。“广东地区也缺水,国务院批准东江供水工程实实在在体现了国家对香港同胞的爱护和关心。”

  “东江之水越山来。”袁武感慨,东江供水工程从东莞起,一直到深圳,全长83公里,要经过8级抽水,逐步提高46米引入深圳水库,这是非常困难的。“国家在刚刚经历自然灾害的困难时期拨款3800万元,动员了数万人,这表明工人们基本是义务劳动。当时的相关技术也没有很成熟,好多时候都要人力挖渠、搬运。但工程1964年中动工,9个月后就交付使用。”

  袁武还回忆,作为牵头者,中总在工程之初,发动香港工商界人士参与建设,在中总会长高卓雄带领下,中总会董和会员都到深圳水库、人工渠等工地每个月义务劳工一天。

  香港工商业正是从六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袁武说,若是没有东深供水工程,就没有香港经济的进步。他提到,电影《七十二家房客》生动反映了那时候香港人一家八口就住在一张床上的经济落后场景。“人口增长需要食水,要发展工业,比如纺织业、印刷业,都要用大量的水,没有水的话,就没办法生产。”

  几十年间,东深供水工程经过4次扩建,截至2020年底,广东省通过东深供水工程累计向香港供水267亿立方米,保障了香港70%至80%的用水需求。除了水,内地也自1962年起向香港每日开出有“港人生命线”之称的三班专列火车,将来自全国的农副产品运到香港。

  随着香港回归、改革开放,香港和内地资源的流动交互就像供水工程一样源源不绝。袁武认为,尤其是在粤港澳大湾区规划下,区内城市可以进一步互通有无,并成为一个整体。“大湾区集合了‘纽约金融中心’、‘硅谷科技中心’、‘日本制造中心’,非常有竞争力。”

  袁武表示,香港是全球第三的金融中心,承担着吸引外资,开拓中国市场的作用,同时也利用人才、资金、法律等优势推动中国企业“走出去”;国家“十四五”规划给香港的重要任务是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与广州、东莞、深圳又可以连成一个科技带。香港融入大湾区是必然的选择。”(完)

【编辑:周驰】

港澳新闻精选: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