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全球抗疫合作 WTO应发挥更大作用

全球抗疫合作 WTO应发挥更大作用

2020年04月26日 04:40 来源:北京青年报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全球抗疫合作 WTO应发挥更大作用

WTO和WHO将携手努力确保重要医疗物资等抗疫产品和服务正常跨境流动

  王辉耀(全球化智库(CCG)主任)

  日前,世界贸易组织(WTO)总干事阿泽维多和世界卫生组织(WHO)总干事谭德塞发表共同声明强调,WTO和WHO将携手努力确保重要医疗物资等抗疫产品和服务正常跨境流动。这在贸易保护主义、封闭主义等逆全球化趋势加强的背景下,为全球抗疫合作发出了重要的积极信号。

  随着全球疫情发展形势变化,在遏制疫情扩散蔓延的基础上,尽可能减少疫情造成的损失,推动世界经济全面恢复,需要各国的共同努力。作为维持全球物资供求平衡的重要途径和刺激世界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国际贸易在全球抗疫合作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

  然而在疫情期间,一些国家为保障本国供应而限制医疗物资出口;一些国家之间因为医疗产品标准不相同,而无法使疫情严重区域及时获取医疗物资;一些国家因为疫情造成恐慌情绪而禁止粮食出口。此外,各种隔离措施导致了人们消费需求下降、国际物流阻断和产业供应链被破坏,国际贸易受到很大阻碍。WTO在最新发布的报告中预测,2020年全球贸易可能下降13%至32%,或将超过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对贸易造成的影响。

  尽管如此,每次全球危机出现后,贸易都是推动世界经济恢复的重要力量,这次也不应例外。如何遏制保护主义、减少贸易壁垒和刺激消费需求,让贸易在全球抗疫合作中发挥更大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全球化智库(CCG)近期举办的“WTO在全球抗疫合作中的角色”线上主题研讨会上,前世贸组织总干事、巴黎和平论坛主席帕斯卡尔·拉米,世贸组织副总干事艾伦·沃尔夫,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副所长、美国前副贸易代表温迪·卡特勒等国际贸易研究领域专家,对如何推动WTO改革,使之更有力维护全球自由贸易秩序和推进全球抗疫合作等话题进行研讨。多位专家认为,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全球性灾难,抗疫也应成为全球合作的巨大动力。

  从2001年“多哈回合”谈判开始,WTO改革就陷入了困境。一方面,WTO秘书处需要在推动改革过程中扮演更有力量的角色,另一方面,由于WTO决策规则的特殊性(所有决策必须164个会员国全部赞成才可以通过),WTO改革也需要会员国贡献更多力量。

  各国应遏制疫情期间本国贸易保护主义上升的趋势。疫情造成的恐慌可能造成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各国需要清醒地看到,贸易保护主义不能帮助本国走出疫情投下的阴影。疫情期间,WTO可以从抗疫所需的各种药物和医疗器械开始进行分领域谈判,对这些抗疫物资实现零关税待遇,保证全球医疗物资供求平衡。

  WTO改革需要国际领导力,这种领导力的来源是164个WTO会员国。中美两国作为世界最大的两个经济体,贸易量在全球占比超过五分之一,应积极承担大国责任,合作维护WTO权威,稳定全球自由贸易秩序。这也意味着,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需要找到利益平衡点,作出必要的妥协和让步。

  在疫情反衬下,WTO电子商务谈判的重要性更加凸显。疫情让许多线下交易陷入停滞,网络零售、网上教育、远程办公、网络会议、网络医疗等互联网经济,成为疫情期间避免经济完全停滞的压舱石。但是,WTO在电子商务方面的规则规定并不完善,在疫情推动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情况下,WTO电子商务谈判的任务愈显紧迫。各国需要建立更好的规则,让电子商务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力量,也需要未雨绸缪,减少电子商务方面潜在的国际争端与冲突。

  各国需要重新审视WTO农业改革。农业改革是WTO改革中最关键而又难以推动的部分,“多哈回合”谈判失败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现在,新冠肺炎疫情和多种自然灾害叠加引发的全球粮食风险,又让人们意识到农业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各国对农业问题谈判的意愿相对上升。各国应尽快开启相关谈判议程,力争取得一定实质进展。

  WTO秘书处应在改革推进过程中发挥更多作用,包括协调会员国之间的协商与谈判、整合会员国方案拿出更优改革日程、推进相关议题讨论进程等。在WTO改革过程中,秘书处与会员国的配合与决策平衡十分重要,各国需要从长远角度出发,与WTO协调配合,减少WTO改革面临的各种阻力。

  新冠疫情是贸易保护主义的天然催化剂,抗击疫情需要各国保持开放,这个矛盾并非不可调和。从本质上来看,改革WTO是维护国际自由贸易秩序的路径与方法,面对疫情,我们更需要的是国际多边主义合作精神。合作并非意味着牺牲少数群体的利益,而是寻求集体利益最大化,在个体利益之间找到合适的平衡点。只有开放合作,各国才能早日走出疫情阴霾。

  供图/视觉中国

【编辑:张一凡】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