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默克尔离去,德国大选吸引世界目光

默克尔离去,德国大选吸引世界目光

2021年09月27日 10:23 来源:光明日报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默克尔离去,德国大选吸引世界目光

  【记者连线】

  9月26日的德国大选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人们的关注其实已经超过大选本身。在当前美欧关系龃龉不断,中美战略竞争加剧,欧洲对华态度微妙的背景下,作为欧盟引擎,德国的政策取向无疑是重要的。

  人们关心的是,默克尔之后,德国将影响美欧关系向何处去?对华关系是否会延续默克尔路线?

  默克尔为何能收到多国良好祝愿

  现任总理默克尔不再参选,本次大选成为联邦德国历史上首次没有在任总理参与角逐的选举。

  默克尔执政16年,她带领德国成功度过一系列全球重大事件。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默克尔果断向德国公民保证,政府为他们的储蓄提供担保,避免了银行挤兑。她力主与希腊进行债务减免谈判,成功化解欧元危机。2015年默克尔面对来自国内各方巨大压力,决定接纳大量难民,这一人道主义举措赢得普遍赞赏。

  默克尔在变幻莫测的世界舞台上以冷静和可预测著称。在她即将离开总理职位时,十二个国家的领导人通过德国《时代周刊》向她发出良好的祝愿。

  默克尔积极发展对华关系,赢得了中国人的尊重。她继承了自科尔以来的对华务实友好政策,十多次到访中国,为加强两国各方面友好关系作出贡献。现在中德双边贸易额是默克尔执政初期的3倍多,双方省州及城市伙伴关系升至97对。当前,中德双方正携手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共同推动全球经济复苏。她认为欧中相互需求、相互补充,可以以经贸合作为抓手拓展双方关系。她还提议召开“欧盟中国峰会”,弥合矛盾,增进合作。

  谁能在选举战中笑到最后

  联盟党、社民党和绿党是当前德国最重要的三股政治力量。此次德国大选,基民盟和基社盟组成的联盟党的拉舍特、社民党的肖尔茨和绿党的贝尔伯克三位候选人的选举战直到最后一刻仍在进行。

  自选举战开始以来,选情可谓一波三折。先是拉舍特被媒体拍到,当总统在慰问灾民讲话时,他却在背后偷笑,他的支持率从第一位骤降下来后,再也没能恢复。接着,一度支持率冲到最高的贝尔伯克被挖出,她写的一本书原来是捉刀之作,内容存在抄袭之嫌,且有履历造假行为。贝尔伯克人气一路下滑,再未反弹。原先最不被看好的肖尔茨则异军突起,很有可能笑到最后。

  国际社会不仅关心谁将在未来四年领导德国,更需要了解其作为世界重要经济强国未来领导人的外交取向。德国未来外交政策的任何变化无疑将对国际关系产生影响,例如跨大西洋关系、欧盟走向,以及欧俄关系。拜登上台后,美国频频拉拢、促压德国在中美之间选边站。德国未来对华关系会怎样。

  面对国际社会的疑虑,德国现任外长马斯9月23日在联大发言时保证,默克尔时代的结束不会造成德国外交政策的路线变化,“未来国际社会仍旧可以相信德国外交政策的可靠性。”马斯也表示,德国大选更多关注内政问题,而当今很多国内问题都必须从全球视角出发才能解决,因此,德国人需更多地关注国际问题。

  此间舆论普遍认为,无论拉舍特还是肖尔茨当选总理,都能很大程度上保持德国当前的外交政策延续性。他们多次在不同场合表示,将致力于增强欧盟在国际事务上的独立地位,保持德国外交政策的连续性。这些在对华关系上将产生积极影响。

  未来德国对华政策会怎样

  在当前中美关系紧张的背景下,联盟党的竞选纲领也将中国定性为“既是伙伴,同时也是竞争者和制度性对手”。但拉舍特在各种场合均明确表示,反对与美国一起搞对华冷战。

  拉舍特在一次电视节目中说:“我们目前的富裕生活很大程度上依赖对中国的贸易。”他表示,要与中国在技术等诸多方面竞争,但反对孤立中国。“要通过贸易保持与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的联系。”他说,“在涉及全球问题上有许多工作要做,例如消除贫困、应对气候变化。仅仅德国独自努力是不能拯救世界的。这些工作没有中国是不行的,没有俄罗斯也是不行的。”

  肖尔茨则强调回归社民党自勃兰特以来开创的缓和政策的传统,不搞对抗。25日,肖尔茨在接受德国媒体采访时表示,我们要和中国这样治理方式与我们完全不同的国家好好相处。他表示愿意继续当前德国稳健政策,他说,德国人反对在政策上大起大落。

  贝尔伯克虽然称要与中国继续保持对话和关系,尤其是在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上寻求与中国对话,但这位从未有任何执政经历的绿党领导人,自愿强调要站在美国一边,要“强硬对抗中国”,甚至不惜以牺牲两国良好的经贸关系为代价。不得不说,盲目的理想主义和不接地气,擅长炒作意识形态斗争,是某些绿党人的特点。

  德国政党如何回答中国商会的问题

  德国大选同样引起在德中国企业的关注。德国中国商会总干事长段炜告诉记者,大选前,德国中国商会代表400多家会员企业向德国议会中的政党发去调查问卷,问了三个问题:第一,如何评价中国在德企业为德国创造5万多个工作岗位;第二,如何看待德国的“中国能力”建设,2017年德国联邦教育科技部出台了促进德国了解中国的“中国能力”建设文件;第三,如何评判中国企业在当地促进社会融合、消除社会偏见方面的作用。多数政党都给予了回答或者反馈。

  基民盟的回复比较客观,欢迎中资企业在德投资并创造工作岗位,希望在平等和互惠的基础上建立真正的伙伴关系,表示德国在“中国能力”建设方面尚存不足,支持德国加强中文教学。

  绿党承认德国旨在促进“中国能力”建设方面仍有不少工作可做,但其回答总体来说意识形态色彩深厚,并借机批评中国对德国相关人员和机构的制裁。

  社民党则表示,出于时间原因将在大选后回复。

  段炜说,我们对于未来新政府的对华政策还是有一定担忧的。绿党有可能成为执政团队的一部分,由于一些带有意识形态偏见的力量存在,后默克尔时代的德国对华关系可能会遇到一些政策不确定性。

  但段炜相信,这些政党无论现在如何表达,上台后作为执政党可能又是另外一种表现。他认为,经贸关系是德中关系的重要纽带,德中关系的基本面是稳定的,大方向不会变。未来在德中资企业更要做好在德国的经营,强化经营合规性,增强透明度,承担社会责任。德中商会未来也会加强与新政府的交流。

  段炜相信,中德两国良好交往对于整个世界经济早日从疫情中恢复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没有默克尔的欧盟走向如何

  默克尔不遗余力地要将欧盟打造成世界的重要一极。但拥有27个成员的欧盟内部矛盾重重,在许多国际重大问题决策上裹足不前。默克尔的离职无疑为欧盟的未来增添了诸多不确定因素,对欧盟的影响是深远的。

  当前,欧盟面临着难民、经济、疫情、一体化、与俄美关系、数字鸿沟、节能减排等一系列问题。拜登上台后,欧盟对华政策向美国靠拢,将中国视为“制度性对手”。但令欧盟尴尬的是,美英澳“悄然”组建新的印太伙伴关系,“截和”法国的巨额潜艇合同,美国实际上并没有把欧盟真正当回事。

  欧盟对外行动署一位官员评论道,默克尔是睿智的外交家,坚持原则却善于妥协,认为对话与合作是解决争端最好的方法。她强调必须与俄罗斯保持“和平与平衡”,一味地对俄制裁只能导致两败俱伤。她顶着美国压力和一些欧盟成员反对主动访俄,与“老冤家”普京对话,并坚持实施“北溪二号”油气工程项目,确保德国的能源供应。

  随着默克尔的离去,欧盟未来走向如何成为一个大疑问。

  (本报柏林、布鲁塞尔9月26日电 本报记者 王怀成 刘军)

【编辑:田博群】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