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气价电价飙升 从欧洲能源危机看绿色低碳转型
天然气价格史无前例的暴涨,让欧洲这个冬天不太好过。
欧洲洲际交易所数据显示,相较于去年年中约6欧元的价格,近期天然气价格已经飙升10倍以上,价格创下历史新高。随着能源价格一路飙升,欧洲电价也飞速上涨。有分析预测,这场能源危机可能向全球扩散。
能源供应涉及经济社会发展与民生,容不得半点闪失,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必须坚守的底线就是要确保安全供应。在寻求向清洁能源加速转型的时期,更需要突出安全且可负担的能源供给的重要性。
欧洲能源储备水平降至历史低位,气价电价暴涨引发民众抗议,多家企业因成本压力宣布停产
经历了去年的寒冬和今年的酷暑,欧洲能源储备水平降至历史低位。欧洲天然气基础设施协会数据显示,当前,欧洲区域性天然气库存仅为满负荷水平的74.7%,为十多年来最低水平,冬季能源储备亟待补充。
面对能源短缺危机,市场价格反应异常激烈。当地时间10月6日,英国天然气批发价格达到400便士/撒姆,创下历史新高。欧盟天然气价格也连续数月上涨,据路透社10月8日报道,作为欧洲基准天然气期货的荷兰TTF天然气期货价格已较今年1月上涨了400%。
能源危机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其中电力行业受到的影响最为显著,电价暴涨令各国政府与消费者措手不及。
当前,英国每兆瓦时电价已涨为285英镑,同期相比上涨幅度达到700%,创下自1999年以来的最高纪录。西班牙电价自去年12月以来上涨两倍,德国上涨50%。业内人士警告称,欧洲各个国家都将努力应对前所未有的电力行业危机。
随着北半球即将进入寒冷的冬季,能源需求不断增加。如果能源价格持续上涨,今冬可能会有数千万欧洲家庭因无法负担取暖费用而陷入“能源贫困”。国际能源署警告说,在即将到来的冬天,欧洲可能面临寒流、意外停电等各种形式的“压力测试”。
近日,法国不断上涨的电费和汽油价格引发民众不满。10月2日,大批抗议者在巴黎游行示威。有示威者表示,不断上涨的电费和汽油价格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压力。
“一旦我们支付电费,剩下的生活就成了大问题,寒冷的季节即将来临,我们需要在屋子里取暖。如果你去贫困地区看看,就会发现人们正在受苦,没有人开暖气,因为他们付不起电费。”示威活动组织者让·克里斯蒂安·瓦伦丁说。
高耗能行业扛不住能源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压力,已有多家钢铁、化工品、食品加工企业表示能源价格的上涨将挤压利润,甚至因成本压力宣布减产或停产。英国数家大型化肥生产商宣布减产,而由于英国食品行业在食品加工、保鲜、屠宰等环节依赖化肥生产商提供的二氧化碳,英国食品行业官员说,如果不解决二氧化碳短缺问题,该国将面临食品危机。
目前,欧洲各国政府正在积极采取行动,降低这场危机造成的影响。据报道,英国正考虑向能源供应商提供救助性贷款,而西班牙政府则发布了一项限制零售能源价格的法令。
疫情影响、气候条件不利、能源需求增加……多重原因导致欧洲“气荒”
欧洲为什么闹起了“气荒”?专家分析称,一方面,近期多国的经济在解除防疫封锁后逐渐恢复,加上北半球进入秋冬季节,取暖和照明等能源需求增加;另一方面,受少风、干旱等不利气象条件影响,欧洲今年的风力水力发电量远远低于平均水平,令本就不充足的能源储备“雪上加霜”。
“一般来说,夏季是天然气的淡季,往年都是有储气的,但是今年夏季由于全球性的高温天气,民众的制冷需求也在增长,而气象条件导致风力减弱,欧洲各国的绿电有些跟不上,只能上气电,因此夏季动用了储备气,秋冬势必就会需要注气。”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调研室主任罗佐县告诉记者。
天然气被视为从传统能源向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转型的“过渡燃料”。在全球努力减少煤炭、增加清洁能源使用之际,各国对天然气愈发依赖。今年4月,德国天然气消费量比去年同期水平高出了60%;目前,英国85%的家庭取暖依赖天然气,一半发电能力也要靠天然气。
欧洲的天然气主要依靠从俄罗斯进口。每4个欧洲家庭就有1个使用来自俄罗斯的天然气。而俄罗斯自身对天然气的需求也在增长,出口欧洲的气源多多少少受到影响。“就全球而言,欧洲与亚洲‘争气’是今年天然气销售领域的一大特点。需求旺盛,产量没有增长,自然导致价格上扬。”罗佐县表示。
他认为,疫情初期不少油气勘探开发项目延后或关停,去年甚至一度出现了负油价的异常现象,严重打击了投资者的积极性。而目前随着各国经济复苏和民众生活需要,需求又出现了快速增长,这种供需关系的失衡导致了当前的危机。
欧洲的气候政策本身也在推高欧洲的能源价格。热电厂原本可以在使用天然气和使用煤炭之间进行转换,不过使用煤炭需要购买碳排放许可。今年以来,在欧洲削减碳排放许可证数量改革的推动下,欧盟碳排放配额价格已经达到了创纪录的水平。碳排放的高成本,进一步助长了天然气价格。
眼下的能源危机,引发欧洲各国对于能源转型的讨论。有人将危机归咎于欧洲能源转型“步子迈得太大”。匈牙利总理欧尔班近日就将能源价格上涨归咎于欧盟为实现碳中和而采取的气候政策。巴黎政治学院能源与气候研究专家布罗斯则表示,过于激进的能源转型会造成严重的能源储存缺失。如果同时不具备灵活调节的能力,就可能加剧“能源贫困”现象与社会阶层之间的紧张关系,进而反噬到能源转型的进程。
也有人认为,本次能源危机正是由于转型还不到位,国际社会应该更快地推动能源转型。欧盟委员会主管气候变化事务的副主席菲拉斯·提摩曼斯表示,石油和天然气市场变化无常的正确反应,应是“保持甚至加快向更多可再生能源过渡”,“而不是放慢这一步伐”。
可再生能源供应体系在极端天气下可能“失灵”,发电后的储能问题依然有待突破
在罗佐县看来,对当前全球能源市场的情况无需过分担心。从资源的基本面来看,天然气的储量还是充足的,如俄罗斯、美国依然是传统的资源大国,沙特、伊朗、阿尔及利亚等新型资源潜力国,尚未深度开发。
“我相信,目前这些暂时的困难,会引发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对行业进行调整,最终供需两端会趋于平衡状态。”罗佐县说。
罗佐县认为,“供应稳定”和“可持续”是能源安全的基本内涵,“在此基础上,追求更高层次的能源独立,避免国家能源供应受制于人,可以说是各国共同的政策管理目标和追求。”
自疫情蔓延后,世界发展绿色低碳经济的共识愈发高涨,碳中和逐渐成为各国的共同追求。罗佐县表示,碳中和带给能源行业的巨大冲击是:提升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的比重,而可再生能源很多时候依托本土。这意味着,该国对域外能源依赖程度的下降,从而从供需基本面上改善该国的能源安全水平。
能源安全很大程度上可以用能源的对外依存度衡量。目前,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超过了70%,天然气对外依存度超过40%。
欧洲的油气资源自上世纪70年代起开始走下坡路,日本和韩国本是油气资源缺乏国家。由于本身能源自给能力不足,欧洲屡受俄气断供类似事件困扰,日本和韩国则长期遭受油气亚洲溢价之苦。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欧洲、日、韩一方面开辟多元化油气供应渠道,一方面大力发展绿色可再生能源力求能源供应自保。
不过,今年以来,风电、太阳能、水电等可再生能源在美国、欧洲和亚洲未能填补削减化石能源使用所带来的能源缺口。被寄予厚望的可再生能源供应体系,为什么在极端天气等外部因素袭扰下,出现了失灵?
在能源转型过程中,当风能和太阳能供电不足时,该地区的供电量便易受较大影响。特定情况下,“出不上力”是各国可再生能源共同的尴尬。比如云南因今夏干旱,水力发电不足,使得本应输往广东的电力供应随之短缺。再如去年底美国得州,极寒天气不仅冻住了发电风机叶片,同样冻住了煤电企业的供水通道,也影响到了天然气的管网输送。有研究指出,目前全世界电池生产商5年多的电池产能仅能满足东京全市停电3天的电能,可再生能源发电后的储能问题依然有待突破。
面对现实,各国不得不通过以煤炭、天然气为原料的火电应对现实电力供应不足。为应对危机,英国近日宣布重启一家早已关停的煤炭发电厂。“回归火电折射出可再生能源供应体系能力建设方面有欠缺,稳定性不够。”罗佐县指出。
能源安全不容有失,必须贯彻落实“三新一高”要求,立足国情妥善处理好发展和减排、当前和长远的关系,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提升能源安全保障能力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让我们携起手来,秉持生态文明理念,站在为子孙后代负责的高度,共同构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共同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
10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以视频方式出席《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并发表主旨讲话强调,我们要建立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使绿水青山产生巨大效益。
“十三五”时期,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能源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不过,从我国的能源结构来看,以煤炭等化石能源为主的火力发电依然是目前发电的主力。水电、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发展迅速,但暂时难担重任。
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约49.8亿吨标煤,化石能源占比超过80%。数据显示,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占比超过40%,然而发电量只占总发电量的27.3%。尤其是风电和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占比接近25%,但发电量占比不足10%。
按照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在“双碳”目标下,降低煤炭在一次性能源消费中的占比,发展可再生、清洁能源已成为能源结构转型中的必然要求。不过,规模如此巨大的化石能源消费,意味着任何“跃进”式的“换赛道”都会导致社会生产和生活用能的供应问题。
有专家认为,本次欧洲能源危机,与欧洲各国存在“一刀切”“运动式”减碳不无关系。“从思路上说,一定是先保障能源安全,再推进绿色低碳改革。现实会令欧洲各国有所触动,虽然不会导致绿色低碳改革停滞,但是下一步,在方法路径上多一些备选方案,多一些柔性的管理应对措施,还是不意外的。”罗佐县说。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学深地科学与绿色能源研究院院长谢和平看来,我国的资源禀赋和现阶段经济社会的发展实际,决定了短期内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仍离不开煤炭。即使全面实现了碳中和,我国仍需要煤炭作为电力调峰、碳质还原剂和保障能源安全的兜底能源。同时,碳达峰、碳中和也为行业提质增效提供倒逼机制,创造了时间和空间。
“过去很多年,煤炭企业发展新能源基础弱,也没有动力、决心,碳中和目标倒逼煤炭企业主动发展新能源,进入新能源主阵地。可以充分发挥煤矿区优势,以煤电为核心,与太阳能发电、风电协同发展,构建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体系,将煤矿区建设成为地面-井下一体化的风、光、电、热、气多元协同的清洁能源基地。”谢和平说。
“总体来讲,碳达峰、碳中和进程将是煤炭行业转型升级乃至颠覆式发展的过程。因此,碳达峰、碳中和对煤炭行业而言,绝非只是艰巨的挑战,更是难得的历史机遇。”谢和平说。
能源安全事关发展安全、国家安全,不容有失。现阶段我国工业化城镇化深入推进,能源需求不可避免继续增长。必须贯彻“三新一高”要求,立足国情,妥善处理好发展和减排、当前和长远的关系,统筹稳增长和调结构,深化能源领域市场化改革,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提升能源安全保障能力。
“要科学有序推进实现‘双碳’目标,还必须付出长期艰苦卓绝的努力。”罗佐县说。
国际新闻精选:
- 2024年09月18日 20:30:36
- 2024年09月18日 16:28:47
- 2024年09月17日 20:08:02
- 2024年09月17日 15:58:36
- 2024年09月17日 15:21:42
- 2024年09月17日 14:08:43
- 2024年09月17日 14:04:55
- 2024年09月17日 08:44:34
- 2024年09月16日 20:47:21
- 2024年09月16日 19: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