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记者抵达以色列 在特拉维夫机场遭"大盘查"——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际新闻
    中国记者抵达以色列 在特拉维夫机场遭"大盘查"
2009年01月12日 07:55 来源:新华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国老百姓在一片祥和的气氛里开始准备过年了。然而,在遥远的加沙,依旧是战火纷飞,巴以冲突还在继续。为了更近、更真实地了解加沙战况,了解以色列国内的现状,晨报记者于1月10日途经土耳其飞赴特拉维夫。

  四年前,晨报记者曾参加以色列政府举办的MASHAV项目飞赴特拉维夫,亲身经历了最著名、最严格、最复杂的以色列航空公司安检程序。以色列受阿拉伯国家敌视,时常遭到炸弹威胁,严格安检使以航成为世界上最安全的航班。如今,记者乘坐土耳其航空公司航班再度飞往以色列采访,本以为能躲过以航漫长的“大搜查”,没想到,也许是因为在加沙战火的紧张局势下,以色列居然毫不放松,在旅客入境的时候也有一套严格安检。

  入境面谈需要回答10个问题

  因发稿时间紧张,记者下了飞机一路小跑,离入境柜台还很远,就看到站了不少焦急的旅客,都想尽快走出机场。除了身着犹太人传统服饰、头戴小帽的旅客通行速度快,所有外国人排成无数条长队。

  其实,在旅客抵达前,以色列安检人员就已经开始工作了。他们会检查旅客名字有没有上过安全部门“黑名单”,机票是什么时候买的,通过什么方式付款。不过,最特殊的是,等旅客一到,还要逐个面谈,面谈的问题非常细,甚至涉及到隐私,这就是以色列安全检查的第一道关。

  果然,轮到记者,看到一个严肃的女边检官员坐在封闭的玻璃小房间里,脸上丝毫没有其他国家机场职员典型的“星级服务笑容”。先是查验护照,虽然记者已经去过以色列,有着“清白”旅行经历,但他并不因此放心,在提问的时候,用探究的眼神直视记者眼睛,顿时让人感觉像被两只探照灯来回扫射一样,被一览无余。“为什么要来以色列?”“做什么?”“你的职业是什么?”“你要见谁?”“住在什么地方?”“在这里有没有认识的人?”“托运行李是自己收拾的吗?”“有没有人托你带东西?”“你的手提行李收拾好后放在哪里?”“有人帮你拎过吗?”

  仅这道关,10个问题,就花了5分多钟,记者注意到,周围许多人脸上带有不耐烦的表情。人们焦急万分,那几个入境边检官员依然不紧不慢挨个问着问题。这样的面谈,更多地依靠询问者的感觉,而和机器和科技无关。只有当他相信旅客不属于危险人物,才会放行入关。

  入境行李还需要再安检一次

  在以色列领托运行李绝不仅仅是从传送带上拿了就走那么简单,出门前还要再经过X光机扫描。扫描机旁有几张大桌子,可疑行李或超大行李都必须放在上面打开接受检查,而这就是第二道关。

  此时旅客更无隐私可言,安检员伸手就翻任何一样东西,内衣袋和瓶瓶罐罐不说,小孩手里抱的洋娃娃也会拿来倒着看一看、捏一捏、拍一拍。通过检查的东西会堆放到旁边的已检区域内,至于翻乱了需要重新打包,是乘客自己的事,这些安检员没时间去考虑。据记者观察,几乎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旅客都在忙于打开自己的“可疑”行李。

  在局外人看来,以色列人活得确实有些累,安全利益永远摆在第一位。安检像日常生活里的吃饭、睡觉、上厕所一样,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飞行与入境安检更是受到特别重视,由于随时都可能在行李角落里发现危险品,以色列就算顶着全世界旅游者不耐烦的口水,也会把安检进行到底。

  游客数量已经有了明显下降

  有趣的是,一些旅客在经历繁复漫长的“折磨”后,显然忍耐力到达了极限,开始互相抱怨和“攀比”起来:“你被查了多久?半小时?你还好啦!我光被问问题就有十几分钟,而且他们连我小孩也要问!”“他们为什么要这样,是不是反应过度了!”

  尽管入境经历并不美妙,但耶路撒冷是世界上最吸引游客的宗教圣地,很多外国人会赴以色列旅游。3天前,以色列驻上海副总领事蓝天铭告诉记者,自从以色列成为中国旅游目的地以后,每年申请旅游签证的中国游客也呈现稳定上升趋势,但是由于最近加沙战火纷飞,游客数量略微下降。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记者乘坐的从伊斯坦布尔飞往特拉维夫的航班上,飞机上只有三十几个乘客,空客A321客机上空了一大半。空姐告诉记者,伊斯坦布尔是重要的中转站,有大量旅客转机,土航每天光飞特拉维夫就有两个航班,以前飞机上很少有空座。但现在这两个航班上,出现几十个空座位很正常。看来,最近以色列国防军大打出手,地面的紧张局势也反映在空中的飞机上。

  虽然加沙战情严重,机场游客不多,影响了做生意,但出租车司机亚历夫十分乐观,他说,目前本来就是旅游淡季,他已经有了长期作战的心理准备。他打开汽车音响,跟着乐曲大声唱起歌来:“听听披头士的歌,你不会害怕,海滨就在前面!想去游泳就去游泳!”他指着去市区的滚滚车流说:“看,你看得出在打仗吗?”不过,这时路边闪过几幅黑底红字的标语,两行希伯来文写在巨大的靶心当中,记者问亚历夫是什么意思,他显得有些忧心忡忡:“说的是StopViolence(停止暴力)”。他回过头,又加了一句:“毕竟没有人想要战争”(新闻晨报 特派记者 周东 1月11日发自特拉维夫)

【编辑:魏恒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