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速度、精度、难度 北大学者谈新冠病毒检测

速度、精度、难度 北大学者谈新冠病毒检测

2020年05月17日 17:30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抗击新冠肺炎)速度、精度、难度 北大学者谈新冠病毒检测

  中新社北京5月17日电 题:速度、精度、难度 北大学者谈新冠病毒检测

  中新社记者 张素

  武汉已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全员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北京、哈尔滨等地逐步向市民开放核酸检测服务;放眼全球,美国、意大利、英国等国家相继启动大规模抗体检测,世界卫生组织通过名为“团结II”的项目开展血清抗体测试研究……

  新冠病毒检测再度成为焦点。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北京未来基因诊断高精尖创新中心副主任黄岩谊受邀在《理解未来》科学讲座上讲解不同检测方法。

  速度:发展小型装置缩短检测时间

  新冠病毒检测主要分为核酸检测和抗体检测。前者是“进行时”检测,看受试者是否感染新冠病毒;后者是“过去时”检测,看受试者的血清是否存在特异性抗体IgM或IgG,继而推断受试者是否感染过新冠病毒。

  实践中核酸检测应用力度更大。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者哈德利·赛克斯等人认为,原因之一是核酸检测技术早已广泛应用于检测其他病毒,研发核酸检测试剂盒更快且更容易。目前,中国每日核酸检测能力可达到150万份。

  常规核酸检测过程是,快速取样后,将样品存入运送培养基,待积攒样品到一定数量后进行集中灭活,使病毒失去感染能力。然后再进行核酸提取及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整个实验做下来大概需要小半天时间。”黄岩谊说。

  在他看来,改进核酸检测首先体现在速度上。如果检测单个样品,跳过一些步骤直接做检测,“最快可以在30分钟左右拿到检测结果”。在样品较多情况下,为减少操作上的技术失误,他建议发展能在采集现场使用的小型仪器装置。同时,为提高检测通量,最好是将核酸提取这项工作交给“不知疲倦、不容易犯错的机器操作”。

  哈德利·赛克斯说,抗体检测通常只需数分钟即可完成,且无需仪器辅助检测。不过,核酸检测和抗体检测的灵敏度都不是百分之百,需要更多努力提高检测的准确度。

  精度:根据时间节点选择检测方法

  核酸检测最常见样本是鼻咽拭子,采样手法要求较高。疫情发生以来,中外科研团队相继传来好消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提出用唾液检测新冠病毒的可能性;美国耶鲁大学比较了唾液和鼻咽拭子PCR核酸检测效果,结果表明“唾液采样稳定性甚至比鼻咽拭子更好一些”。

  美国新泽西州立罗格斯大学的生物制剂实验室在4月中旬宣布,通过采集唾液检测新冠病毒的技术已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紧急授权批准。另有法国制药企业称,将利用智能手机的光学系统,试图从个人呼吸样本中检测新冠病毒,从样本采集到结果出炉预计仅需30分钟。

  黄岩谊表示,唾液采样检测是非常令人鼓舞的新方法。但他再三强调,在实验速度和精度之间做妥协时,首先要保证精度。

  他进一步指出,分子检测从来都不是完美的,人们需要了解每一种检测方法的优缺点。特别是选择检测方法与时间节点有极其重要的关联性。具体来看,在样品中病毒核酸载量不多时,“咽拭子或肺泡灌洗液比粪便检测更容易一些,但粪便可能存在时间长一些”;抗体是在发病后期才出来,其中IgM抗体衰退较快,IgG抗体衰退较慢。

  难度:新的测序建库方法简便易行

  病毒不断变异,检测试剂盒会否出现误判?黄岩谊回答:目前设计的位点检测效果比较稳定,都不是发生突变的高频区域。但也需要更长时间验证这一“理论可能”。

  接受核酸取样,摘下口罩时会否交叉感染?黄岩谊认为,目前国内防控有效,采样时交叉感染的概率“远低于想象”,民众不必担忧。

  黄岩谊主要从事生命分析化学研究,一直致力于发展新的方法学以改善病毒测序遇到的实际困难。今年1月,他与清华大学教授王建斌、北京大学教授谢晓亮等科学家发表论文,提出操作简便的RNA(核糖核酸)测序方法“SHERRY”。另据北京大学5月15日发布,这一联合团队和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的合作者共同开发灵敏简单新型冠状病毒测序手段,命名为“MINERVA”。

  “这个方法不怎么挑样本,咽拭子、痰、粪便都可以。”黄岩谊说,SHERRY的特点是“三步法形成测序”,大大降低实验操作难度,也使实验结果更稳定可靠。MINERVA则是在SHERRY基础上,通过特异性的富集,获取高覆盖度和高深度的新冠病毒基因组数据。

  他还说,已研究了80多个样本的核酸序列,从中看到包括突变在内的现象,“对病毒了解得越深刻,越有利于防控疫情,也为未来可能的威胁做好准备”。(完)

【编辑:叶攀】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