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中国南非学者合作发现兽头类全新支系“刘氏曹德尧兽”

中国南非学者合作发现兽头类全新支系“刘氏曹德尧兽”

2020年05月29日 12:38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中新社北京5月29日电 (记者 孙自法)记者29日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获悉,该所刘俊研究员与南非金山大学费尔南多·阿布杜拉教授(Fernando Abdala)最新合作研究,在中国内蒙古发现一个不完整带下颌的头骨化石,代表了兽头类的一个新支系,命名为“刘氏曹德尧兽”(Caodeyao liuyufengi)。

  刘俊介绍说,兽头类化石主要产地是南非以及俄罗斯,内部各个支系的成员主要来自南非,以前认为本类群内部各个支系基本是冈瓦纳大陆起源。内蒙古大青山地区的脑包沟组产出大量的四足动物化石,这里此次新发现的兽头类全新支系“刘氏曹德尧兽”,其属名源自化石产地附近的小村庄曹德尧,种名赠予参与大青山野外发掘的技工刘瑜峰。

  刘氏曹德尧兽具有吻部短高、颞孔宽、下颌的冠状突远离颧弓等特征,后一特征在二叠纪(约2.5亿年前)的兽头类中仅见于俄罗斯的最大普尔里兽(Purlovia maxima),支序分析表明,刘氏曹德尧兽与普尔里兽代表了一个目前仅发现在劳亚大陆的支系。同时,这里已发现过2种兽头类化石,即弱颌兽科的王氏石拐颌兽以及贾氏九峰兽,它们与俄罗斯发现的相关属种构成弱颌兽类最早的几个分支,支持弱颌兽类起源于劳亚大陆。这也意味着中国二叠纪晚期的兽头类具有较高的多样性。

  古生物领域关于兽头类研究的这项最新进展论文,5月28日在国际学术期刊《PeerJ》在线发表,这也是刘俊等有关二叠纪晚期脑包沟组动物群系列研究的第5篇文章。此前,刘俊研究员团队通过深入研究发现,内蒙古大青山地区脑包沟组的四足动物群中二齿兽类占主导地位,且与新疆二叠纪晚期的二齿兽类亲缘关系较近。(完)

【编辑:陈海峰】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