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新中国第一个集体农庄:“现在过上了电影里的日子”

新中国第一个集体农庄:“现在过上了电影里的日子”

2020年07月02日 15:28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视频:走进新中国第一个集体农庄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国减贫故事)新中国第一个集体农庄:“现在过上了电影里的日子”

  中新社黑龙江佳木斯7月2日电 题:新中国第一个集体农庄:“现在过上了电影里的日子”

  作者 姜辉

  走进新中国第一个集体农庄、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桦川县星火朝鲜族乡星火村,只见楼房整齐,街道干净,花坛精致,还有铺着草坪的门球场。要不是村门口立着的高大牌坊和周边星罗棋布的7495亩稻田,几乎看不到农村的痕迹。

6月11日,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桦川县星火朝鲜族乡星火村,身着民族服饰的村民在门球场打门球。<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张兴龙 摄

6月11日,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桦川县星火朝鲜族乡星火村,身着民族服饰的村民在门球场打门球。中新社记者 张兴龙 摄

  1948年春,朝鲜族农民金白山和李在根各自带领几十户人家从吉林省敦化、延吉等地来到农庄的前身水利农场,在一片荒地上建房安家,开荒种稻。他们在互助耕作组的基础上,把农户组织起来,1951年2月21日创办了新中国第一个集体农庄。农庄首创的水稻地表播种法,在东北种植水稻地区全面推广并沿用至今。

6月11日,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桦川县星火朝鲜族乡星火村村门口立着的高大牌坊。<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张兴龙 摄

6月11日,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桦川县星火朝鲜族乡星火村村门口立着的高大牌坊。中新社记者 张兴龙 摄

  如今,星火村已告别了手工插秧收割时代,从当年的合作生产转为现在的合作经营,实现了由传统农业向“科技农业”“订单农业”转变,走出了一条强村富民的新路子。

  星火朝鲜族乡党委书记南楠介绍说,近年来通过土地整体流转,开展合作化经营,社员既可在合作社进行劳务输出,获取打工收入,也可享受土地承包费和到秋的二次分红,户均可增收2000元(人民币,下同)。同时推进光伏发电项目,带动全村贫困户户均增收3000余元。现在村里自来水、有线电视、卫生室等基础设施都有,还建了3栋集资楼,村民可以像城里人一样在广场健身、跳舞,在图书室看书学习。

  “刚来星火村的时候,30多人住在一个大茅草屋里,每家中间用板子隔着。插秧都没有靴子,早晨水面一层冰,脚一沾水冻得赶紧往回抽”,1945年出生的村民吉炳浩回忆说,自己13岁的时候才第一次看电影,一直记得电影里大城市高楼大厦的繁华景象。如今他也住上了楼房,家用电器一应俱全,过上了电影里的日子。

6月11日,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桦川县星火朝鲜族乡星火村,身着民族服饰的村民经过村内一处墙绘。<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张兴龙 摄

6月11日,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桦川县星火朝鲜族乡星火村,身着民族服饰的村民经过村内一处墙绘。中新社记者 张兴龙 摄

  楼房有了,收入增加了,吸引在外年轻人返乡成为星火村新的期盼。星火朝鲜族乡人大主席团主席谭瑷鑫称,由于大批年轻人到沿海城市或日韩打工,现在村里以老人居多,平均年龄75岁。2018年,星火村以集体土地为资产入股,总投资7000万元,实施了“星火庄园一号民俗村寨”项目,希望能吸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乡创业就业。

  这些努力现在效果初显。2018年,“80后”韩柳花放下餐饮生意,从青岛回到从小长大的星火村。韩柳花坦言,之所以回到家乡,既是因为“外面千好万好,都没有家乡好”,也是被即将营业的“星火庄园一号民俗村寨”项目吸引。“村寨里民族饭店、特色民宿、休闲广场、电影院等一应俱全,33栋民宿主体已建完,近期就能营业。好多在外打工的村里人都在打听村寨的事,大家都要回家工作。”(完)

【编辑:李霈韵】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