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500年深山苗寨蝶焕新生 “诗和远方”富了湖湘

500年深山苗寨蝶焕新生 “诗和远方”富了湖湘

2020年11月07日 11:37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500年深山苗寨蝶焕新生“诗和远方”富了湖湘
    龙炳妹(右)演示磨豆腐技巧。 邓霞 摄

  中新网湘西11月7日 题:500年深山苗寨蝶焕新生 “诗和远方”富了湖湘

  记者 白祖偕 邓霞

  一手扶犁、一手扬鞭,头戴蓑笠的吴国安在稻田里驱赶着黄牛犁田耕地,田埂上的游人来来往往,为这幅“传统农耕图”定格留影。

  年逾六旬的吴国安,从没想过自己会在家门口当起“演员”,连“老伙计”黄牛都能“领”工资,一年有4000元。“犁地我干了一辈子,如今61岁了,没想到还能靠它领工资,真像做梦一样。”

竹山村高端民宿“竹山乡居”外景。 邓霞 摄
竹山村高端民宿“竹山乡居”外景。 邓霞 摄

  吴国安家住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麻冲乡竹山村,一个有着500多年建寨历史的深山苗寨。虽距离“中国最美小城”凤凰古城不到30公里,但由于长期被大山封锁、库水阻隔,加上土地贫瘠、交通不便、设施落后,竹山村一直是深度贫困村,2014年人均纯收入仅1800元。

  2018年,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驻村帮扶工作队进驻竹山村,发现这里湘西苗族的民俗文化、建筑风格、苗家生活方式等都保存得非常完整,村中房屋用石头垒砌而成,既坚固又独特,2019年还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张家界大峡谷玻璃桥人气旺。 吴勇兵 摄
张家界大峡谷玻璃桥人气旺。 吴勇兵 摄

  得益于这一难得的文化和生态资源优势,工作队决定在竹山村因地制宜地发展旅游产业,让旅游业成为竹山村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基础设施是旅游发展的骨骼。凤凰县打造的凤凰千工坪至贵州云场坪旅游公路,让竹山村与凤凰古城间的车程缩短至一个小时内,且沿途风光无限;村里水、电、通信、网络实现全覆盖;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旅游厕所等公共服务基础设施也相继建成……竹山村文旅发展的“痛点”和“短板”得以全面打通。

郴州沙洲村成红色文化传承地。 邓霞 摄
郴州沙洲村成红色文化传承地。 邓霞 摄

  骨骼形成了,就需要“造血”。为引进一家专业公司到竹山村投资开发,工作队四处“求贤”却屡屡碰壁,基础设施不完善、通路难度大,让投资商们“望而却步”。直到2019年6月,被工作队“三顾茅庐”的凤凰本地企业家张顺心看到竹山村发生的巨大变化后,才下决心投入竹山旅游开发,并成立了凤凰旅游投资开发建设有限公司,作为竹山村旅游投资经营主体。

  很快,原始苗寨变成沉浸式体验景区,荷塘、玉米地,劳作的村民和老黄牛,流露出浓浓的田园气息,耕田、织布、磨豆腐、晒谷、苗族婚嫁等农耕民俗引得游人跃跃欲试;部分空置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被改造成高端民宿“竹山乡居”,自今年3月对外营业以来几乎天天爆满,“五一”国庆假期更是“一房难求”;竹山苗岭无边界温泉泳池为小山村平添了几分网红气息;由村民自己演绎的情景剧《竹山花开》,向游客展现了苗乡“四季”的乡村文化……一年多来,竹山村“花招”不断,昔日无人知晓、“一穷二白”的苗家山寨已经蝶变成文旅体验丰富的网红村,吸引不少游人前来“打卡”。2019年,村民人均纯收入增长至12600元,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6%,竹山成功脱贫摘帽。

  在外打工的龙炳妹也和妯娌们一起回村发展,能说会道又会唱苗歌的她如今是竹山“网红”导游,还不时客串一下“农耕小戏”的舞蹈演员。

  “每天穿着我们苗族服饰‘上工’‘下工’,和大家说说笑笑,做得很开心。”龙炳妹告诉记者,她家的房子也租给了旅游公司,每年3000元的房租加上自己的工资,“一年收入3万元,还能就近照顾家里的老人”。

  “给竹山引进了市场主体,就相当于留下了一支永不撤走的工作队。”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刘建军表示,后续竹山村还将开发星空露营基地、神农峡谷、非遗美食工坊等项目,不断增加游客的体验感,让其从“网红”变“长红”。

  竹山村仅是湖南文旅扶贫受益的村寨之一。作为文旅资源大省,湖南70%以上的优质文旅资源分布在武陵山、雪峰山、罗霄山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全省51个重点贫困县基本上是绿水青山、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富集的地方。

  近年来,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整合各方力量,通过编制旅游扶贫总体规划,确定了旅游精准扶贫贫困村1641个,建档立卡185870户,586540人,编制568项旅游村庄规划;重点在武陵山片区、罗霄山片区、雪峰山片区开展“旅游扶贫示范县”创建工作;推出13条旅游扶贫精品线路,覆盖了66个重点县和531个旅游扶贫重点村;连续三年对实施“送客入村”项目有实际效果的旅行社给予多方面的奖励;从2016年起每年举办春、夏、秋、冬乡村旅游节,引领乡村旅游发展。这一系列组合拳,让文旅扶贫在湖南脱贫攻坚战中发挥出生力军的作用。

  在张家界慈利县,凭借“吸睛”的张家界大峡谷玻璃桥,周边村民通过流转土地、景区就业、开农家乐等吃上了“旅游饭”,初步统计景区已直接带动周边24个贫困村、2.3万名贫困人口脱贫。

  背靠大围山南麓的长沙浏阳田溪村,利用其独特的第四纪冰川石球石貌地质遗址自然资源和客家文化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业,自2017年以来游客接待量逾30万人次,共带动村民创收3800余万元,成功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红军长征途中军民鱼水情的感人故事“半条被子”,让地处湘南边陲的郴州沙洲村成为红色文化传承地,大量游客纷至沓来,带动沙洲村人气的同时,也给村民带来不菲的收入,2019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了三倍。

  “诗和远方”,富了湖湘。此前召开的2020湖南文旅扶贫工作交流会透露,预计到2020年底,湖南贫困地区有望接待游客3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700亿元,全省旅游业将带动贫困人口脱贫50万人,占全省脱贫人口的7.32%。(完)

【编辑:苏亦瑜】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