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湘江流域和洞庭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五大矿区相关工程完工

湘江流域和洞庭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五大矿区相关工程完工

2020年12月30日 11:30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湘江流域和洞庭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五大矿区相关工程完工
    郴州三十六湾矿区生态保护修复试点治理初见成效。湖南省自然资源厅供图

  中新网长沙12月30日电(彭小云 赵帅军)30日,湘江流域和洞庭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五大矿区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全面完成验收销号工作,标志着五大矿区生态保护修复项目主体工程完工,将于2021年迎来国家的绩效考核。

  2018年10月,湖南通过竞争性申报成功入围国家第三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国家批复湘江流域和洞庭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下称“工程试点”)总投资79.13亿元,其中国家补助20亿元,共布局四大类20个子项目,由湖南省自然资源厅、湖南省财政厅牵头,会同水利、农业、林业、住建、生态环境等部门共同实施。两年来,在工程试点涉及11个市州76个县市区的共同努力下,工程试点建设推进顺利,基本完成了目标任务。

项目现场地形整理。湖南省自然资源厅供图
项目现场地形整理。湖南省自然资源厅供图

  五大矿区生态保护修复项目作为工程试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护修复山水林田湖草自然要素齐全的典型代表,由湖南省自然资源厅负责组织,共投入20亿元,主要治理修复临武三十六湾矿区、零陵锰矿区、常宁水口山铅锌煤矿区、湘潭谭家山煤矿区、娄底冷水江锑煤矿区(冷水江市域、涟源市域、新化县域)内的矿山地质灾害、水资源破坏、土地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及历史遗留污染等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五大矿区历史遗留问题十分突出,生态环境破坏触目惊心。五大矿区生态保护修复项目以“抓源头、控污染、抓重点、治焦点”为目标,按照“新账不能欠、老账逐年还”的要求,通过保护保育、自然恢复、辅助再生、生态重建的修复模式,消除了地质灾害隐患,主要历史遗留问题得到综合治理,实现新增林地20730亩、草地6500亩、矿区地面塌陷严重区农田修复率达50%。

  通过对矿区实施生态保护修复,光秃荒芜的矿山披上了绿意盎然的生态绿衣,满山横流的废渣水变成了清澈见底的山溪水,抛荒多年的耕地修复成了集中连片的良田,常年安全用水困难的百姓饮上了干净清甜的自来水,新增或修复的林地、草地、耕地带动了贫困山区30万人民脱贫致富;生活在修复区内10万人以上老百姓生活环境、生活质量大幅提升。

  五大矿区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实施存在难度大、工期紧、专业强、范围广、矛盾多等众多问题,湖南省自然资源厅重视顶层谋划,加强督导调度,推动项目施工,在组织管理、项目模式、修复理念、机制创新上,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实践和创新。如在修复理念上,充分结合矿区的资源禀赋和地方规划,探索了“矿山+生态园区”“矿山+科普+休闲”“矿山+特色文化小镇+美丽乡村”等修复模式。(完)

【编辑:梁静】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