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教育强国 逐梦前行——展望十四五时期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

教育强国 逐梦前行——展望十四五时期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

2021年06月03日 14:30 来源:解放军报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教育强国 逐梦前行

  ——展望“十四五”时期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

  再过几天,又一批青年学子将走进高考考场,迎接人生的一场大考。经历了2020年7月的高考,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的背景下,今年的高考时间重回正轨。

  高考承担着选拔人才的重要任务,也是教育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今年5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印发《“十四五”时期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围绕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3个方面,对我国“十四五”时期建设教育强国进行了系统部署。

  千里之遥共享课堂

  补齐脱贫地区基础教育短板

  “同学们,今天我们和北京的同学们一起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在西藏拉萨市墨竹工卡县中学的一节数学课上,学生们聚精会神地听着屏幕上的老师讲课。屏幕的另一端,是几千公里之外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的课堂。

  每个班有两名老师,通过互联网以直播与录播相结合的方式,在两个课堂开展教学……“双师教学”项目的实施,推动了东西部地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促进了西部地区教学水平的提升。目前,该项目已覆盖全国5900余所学校。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随着我国脱贫攻坚任务顺利完成,20万名贫困家庭辍学学生实现“动态清零”,514万建档立卡学龄人口接受高等教育,贫困地区教育水平显著提高。然而,当前我国区域、城乡之间教育发展还存在明显差距,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水平有待提升。

  为此,《方案》将14个原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片区县和片区外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作为基础教育补短板工作的重点,集中支持欠发达地区特别是“三区三州”等原深度贫困地区巩固教育脱贫攻坚成果,提高学前教育入学率和义务教育巩固率,加快缩小与其他地区教育差距,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在云南省怒江州福贡县匹河乡沙瓦村指挥田集中安置点,八一幼儿园的20名小朋友席地而坐围成一圈,由老师带领着在操场做游戏。

  学前教育是终身教育的基础。以前,当地村民大多散居在高山之上。山路陡峭,孩子往往到了六七岁才能离家下山求学。借着易地扶贫搬迁的机会,怒江州67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新建、改扩建幼儿园26所,并将搬迁后闲置在山上的小学教室改建为幼儿园,实现了学前教育“一村一幼”。

  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刘昌亚认为,在乡村教育中,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是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的一项重要手段。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不少乡村学校响应“停课不停学”要求,开始“试水”网课。不少专家认为,特殊时期下的网课,成为农村教育信息化加快发展的契机。据介绍,当前我国所有乡村地区和贫困地区的乡村学校,互联网接入率达到100%,成为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

  致力培养大国工匠

  打破职业教育的“天花板”

  “流线型车身可以有效降低风阻,针织坐垫适合一年四季……”5月28日上午,在新疆乌鲁木齐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技能大赛上,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学生代李彬正在参加汽车营销比赛。中餐热炒、西餐摆盘、导游服务、美容化妆、汽车维修……职业教育活动周期间,该校组织开展37项比赛,共有797名学生参加。

  5月22日至28日,是我国一年一度的职业教育活动周,今年的主题为“技能:让生活更美好”。自2015年经国务院批准设立至今,职业教育活动周已举办7届,致力于营造建设技能型社会的浓厚氛围。

  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的基础性工程,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的今天,我国不仅需要一流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也需要一流的技工技师和产业工人。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重点领域的技能型人才缺口超过1900万,且这一缺口仍在不断扩大,预计2025年将接近3000万。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举措频频出台:“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落地运行,“教师、教材、教法”改革持续深化……2019年以来,教育部先后批准27所学校独立举办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从中职、高职专科,到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天花板”被打破。

  着眼“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今年4月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创造性提出了建设技能型社会的理念和战略。《方案》进一步明确,增强产业转型升级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如何提升人才培养结构与市场需求的契合度?《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成为职业教育未来发展的“风向标”。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陈子季介绍,这次修订围绕高质量发展的主题,对接新经济、新业态、新技术、新职业,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深度融合。

  例如,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新版目录设置了集成电路技术、新能源材料应用技术、智能光电制造技术等专业;对接现代服务业重点领域,设置了婴幼儿托育服务和管理、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等专业;着眼绿色低碳发展,设置了智能环保装备技术、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生态环境修复技术等专业。

  大学之道要在创新

  充分释放高等教育创新活力

  教育部日前公布首批建设未来技术学院的院校名单,12所高校名列其中。这标志着2020年5月启动的未来技术学院建设工作,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未来技术学院建设瞄准未来10—15年的前沿性、革命性、颠覆性技术,旨在培养具有前瞻性、能够引领未来发展的技术创新领军人才,推动“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型升级,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服务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教育部表示,未来4年内拟在全国布局建设20至30个未来技术学院,锚定航空航天、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科学、海洋技术、生命健康等关键领域,服务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海洋强国、数字中国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高等学校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和创新源头,创新人才培养和汇聚的主阵地都在高等学校。”教育部副部长宋德民说。

  上海交通大学创建了海上大型绞吸疏浚装备的完整技术体系,技术水平跃居世界前列;华南理工大学实现高性能芳纶纸基复合材料产业化,已成功应用于国产大型运输机首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牵头组建国家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基础科学中心,协同创新加速航空发动机研制和关键技术突破……据统计,高校承担了全国60%以上的基础研究和重大科研任务,获得了60%以上的国家科技三大奖励,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方案》同时指出,当前我国高校办学特色仍不够鲜明,同质化发展倾向突出,创新活力尚未充分释放。为此,《方案》明确“十四五”期间将加强急需领域学科专业建设,显著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加快破解“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促进高等教育资源布局优化调整,有效提升高等教育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能力。

  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职能。着眼乡村振兴、西部大开发等重点战略,“十四五”规划纲要指明了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的重点方向,将着力提升100所中西部本科高校办学条件。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表示,未来将在西北、西南、中部三大区域分别布局建设高等教育的创新综合平台,共建共享优质教育、科研、人才资源;以西安、兰州为战略支点发挥高水平大学的龙头作用,以重庆、成都为战略支点发挥高水平大学和高等教育集群效应。

  记者:佟欣雨

【编辑:田博群】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