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北京城南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北京城南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2021年08月21日 06:13 来源:光明日报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北京城南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大兴国际机场开启北京“双枢纽”时代,形成轨道交通、航空航天、高端汽车、产业互联网4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城南地区生产总值由2296亿元增加到5592亿元,地铁线路从2条增加到11条……短短十年,北京城南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近日,北京市发布了《推动城市南部地区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北京市南部地区更迎来前所未有的新机遇。

  三轮“城南行动计划”

  城南面貌日新月异

  北京市城南地区包括丰台区、房山区、大兴区及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不仅是北京的南大门,而且紧邻首都功能核心区,又位于北京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区之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战略门户,首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承载空间,战略地位十分突出。

  据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李素芳介绍,为促进城市南北均衡发展,从2010年起,北京接续启动三轮“城南行动计划”,出台一系列支持政策,安排重大项目390余项,总投资超过1万亿元。城南已从“打基础”“补短板”阶段转入“筑高地”“上水平”阶段。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今年上半年空运量达到1400多万人次,实现了高效率运转。临空经济区和综合保税区建设由北京和河北共同推动,将组建联合管委会,共同搭建招商引资平台、共享发展成果,共同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未来将成为新的发展动力源。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关村丰台园,已形成轨道交通、航空航天、高端汽车、产业互联网4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其中轨道交通产业年内总收入有望突破3000亿元;银河证券、长城资产等670家企业入驻丽泽金融商务区;良乡大学城承接5所大学迁入,已建成67个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拥有院士30名。

  地铁线路从2条增加到11条,新增轨道交通运营里程181公里、地铁站点94个;包括天坛医院等一批优质医院和学校建成投用,新增医院床位8900余张、中小学学位5.6万个;南海子郊野公园、旧宫城市公园等绿荫华盖、水系环绕,城市面貌和生态环境大幅改善。

  聚焦“一轴、两带、多点”

  打造首都发展新高地

  “城南地区政策叠加优势明显,区位优势独特。”李素芳表示,新一轮“城南行动计划”,重点放在推动城南地区“高质量发展”上,聚焦“一轴、两带、多点”城市服务功能组织架构,引导重大项目优先向城南布局,优质资源要素向城南流动,力争将城南地区打造成为首都发展新高地。

  “一轴”即南中轴及其延长线,着眼未来首都功能,将规划建设博物馆群、中央芭蕾舞艺术中心、中国杂技艺术中心等多项重大文化设施;利用疏解腾退空间,建设首都商务新区,建成南苑森林湿地公园,打造城市更新样板;高水平建设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实现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营,打造首都新国门。

  “两带”是南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带和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南段)。南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带将着力打造高精尖产业主阵地,再推动形成4个千亿级产业集群;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主打红色旅游,提升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水平,实施宛平城整体保护提升工程,挖掘历史资源,保护和传承好山水生态和文化遗产,推动琉璃河西周燕都遗址申遗和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多点”包括丽泽金融商务区、良乡大学城等若干重点功能区。丽泽金融商务区将构建以新兴金融为主、科技和专业服务等为辅的产业体系,建设金融科技创新示范区;良乡大学城将持续推进园区硬件资源、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开放共享,推动“研发—孵化—产业化”全链条创新发展。

  发展“一盘棋”

  未来5年投资5900亿元

  据了解,未来五年,第四轮城南行动计划将重点实施十大工程包,安排项目260余项,五年完成投资5900亿元,推动产业链协同和功能互补,在重点领域先行先试。

  “本轮行动计划将以与中关村科学城、未来科学城、怀柔科学城联动发展为重点,以经开区为龙头,推动科技成果加快转化。”李素芳说,以经开区为例,自2017年以来,已累计承接“三城”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超过500项。

  加快推动大兴生物医药基地9.1平方公里的新扩区域规划落地,构建“药物研发—动物实验—临床研究—成果转化”全产业链的医药体系,争取提前步入千亿级产业集群行列。

  在交通、教育、医疗等方面,提升综合承载能力。交通方面,优化区域综合交通体系,建设道路里程400公里以上;教育方面,深化与市属优质学校结对共建,将建设21所学校;医疗方面,布局建设医院新院区,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提质扩容、均衡布局;提升城市品质和活力方面,增加绿化面积1万公顷以上。

  作为首都南北均衡发展战略和新一轮城南行动计划的主战场,丰台区政府常务副区长周新春表示,丰台区将从强化首都功能、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基础设施补短板、提升环境品质、改善和服务民生等方面下功夫,谋划实施重大项目200余项,总投资4500亿元。

  (本报记者 张景华)

【编辑:叶攀】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