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首页新闻中心海外华文报摘
女人的天涯:寻找根的方向

2008年12月23日 16:42 来源:中新网-华文报摘 发表评论

  书名:《女人的天涯》  

  作者:[美] 吴玲瑶 吕红

  时至今日,不但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和东南亚各国的华人文学创作均成就斐然,欧洲、美洲、大洋洲和东北亚各国的华文文学创作也都涌现了大批广有影响的华文作家。《女人的天涯》一书是“新世纪海外华文女性文学奖”的获奖作品精选集,几乎网罗了海外所有知名的华文女作家。

  写作的初衷

  寻找“根”的方向

  “华文对她们而言,既不是谋生的手段,也不是博取功名利禄的工具,而是心灵深处儿时的记忆,是精神家园玫瑰的香馨,是深夜里母亲灯下的青丝。也是浪迹天涯,游走他乡,即使锦衣玉食,即使功成名就也不能放弃的,那个叫做‘根’的东西。”

  一批优秀女性作家的作品,因为“新世纪海外华文女性文学奖”这个名义走到一起,荟萃成一部崭新的文本。那些作者名字后面美、加、法、德、澳、新、日、菲等国别或洲际的标识,使得她们这种集合更像是一次世界级别的聚会。这些作者们,有的旅居海外半个世纪,有的是转换身份不久的新移民。她们分属不同的职业:教师、画家、医生、学者、记者、编辑、科研人员等,多为生计忙碌。她们大多拥有中西教育的双重文化背景,人文素养深厚。然而,她们却不约而同选择了用文学这种方式,选择了用华文这种介质,来体现种族和肤色永远不能改变的生生世世的情愫。

  华文对她们而言,既不是谋生的手段,也不是博取功名利禄的工具,而是心灵深处儿时的记忆,是精神家园玫瑰的香馨,是深夜里母亲灯下的青丝。也是浪迹天涯,游走他乡,即使锦衣玉食,即使功成名就也不能放弃的,那个叫做“根”的东西。

  倔强的味蕾在南太平洋岛国仍忠贞地追寻一盘鱼香茄子的滋味(靖竹《味蕾的记忆》);一只劫后余生的百年青花瓷盘,摩挲在手,是故国文明划下的伤痕(胡仄佳《苍凉的青瓷器》);兰的幽逸,从桑梓到异域,移植万里不改(施雨《兰花女子》);一曲欢快的凤阳腰鼓,舞散了美国月圆之夜的淡泊清寡(融融《中秋之舞》);归家的梦,在那一处落叶归根的居所得到安放(顾月华《灵魂归宿》)……对故乡风貌、亲情往事的描摹与回忆,点点滴滴化做她们文章的养分,字字句句泛着岁月的风采。她们居住的国度不同,人生的际遇不同,却用同一种文字记载了叠压不住的乡愁——那是“根”生长的方向。

  素材的来源

  游走世界的阅历

  “阅历,带给她们丰富充沛的创作素材;视界,带给她们洞察人生旅途的聪敏锐利。这些作品与执著或囿于某一地域的女性文本比起来,平添了另一番韵味和风采。她们是女性‘浮出历史地表’之后亲身实践‘飞天’梦想,率先游走世界的一群人。千百年来女性主义梦寐以求的女性独立、女性精神因了她们这些义无反顾的游走成为可能。”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随着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现的留学热与移民潮,一批又一批台港澳以及大陆华人文化精英流向北美和欧洲。

  一批新老女作家们,以突破生存层面的哲思,以缤纷多样的创作体式与风格,令海外华文文学斑斓璀璨。阅历,带给她们丰富充沛的创作素材;视界,带给她们洞察人生旅途的聪敏锐利。这些作品与执著或囿于某一地域的女性文本比起来,平添了另一番韵味和风采。

  非洲女子身裹长裙头顶重物,耍杂技般骑在“奥卡达(摩托计程车)”上,风驰电掣于阿布贾的大街小巷,从作者趣味的描绘中却品出生计的不易(严歌苓《行路难》)。一次中途岛的死亡迫降,不仅与百万只信天翁共度了26小时,也意外体验到人类生存的韧性和人性的光辉(卓以定《潇洒走中途岛》)。驾车滑行在美国中西部的戈壁高原,伸手窗外,清风在指间流动,“仿佛高原的呼吸正梳理洁净着生命”(施玮《趋向高原》)……

  旅行之于她们,是探险、是寻忆、是朝圣、是奇遇,甚至是一种逃逸。从东京郊外到巴黎街头,从玛雅国度到亚马逊雨林,朝谒歌德陵墓的魏玛之旅,环游希腊爱琴海的岛屿之行……一人、一事,一笑、一颦,读来新奇有趣,让人不忍释卷。

  行者无疆,天涯万里。她们书写和表达的,已经不再专属于某一个人种或某一个国家,而是熔铸全世界人类经验的共性情绪。她们是女性“浮出历史地表”之后亲身实践“飞天”梦想,率先游走世界的一群人。

  她们描写纷纭的生活,饶有趣味的情事、全无任何辎重的放达以及种种坚强而快乐的人生经历。有生活的忧伤,有与异国文化的矛盾冲突,也有理想愿望不能实现的痛苦。千百年来女性主义梦寐以求的女性独立、女性精神因了她们这些义无反顾的游走成为可能。

  艺术的价值

  至真至美的性情

  “女人为文,绝少作假,因此也与生命更加切近。生命多彩而繁花似锦,盖缘自生命的律动与呼喊。唯愿绽放自她们生命的花儿永远盛开。海外华文女性文学为阅读者带来人生的发现和至情至性至真至美的艺术魅力,既昭示了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也为华文文学创造出一道清新旖旎的文学风景。”

  一方面,中国女性特有的含蓄、典雅、温婉和柔美带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跃然纸间;另一方面,西方文明的潜移默化和西式教育所赋予的知性思维,使她们可以游离自身传统的拘束,在两种文化和两种时空的冲撞之间,寻求共融与变异。置身西方社会,心怀故国情结,族裔与性别差异带给她们困境与思考,也带给她们阅历与智慧。海外华文女性文学对文化身份的多重性、文化背景的多元性,以及精神内核丰富性与复杂性的呈现,为阅读者带来人生的发现和至情至性至真至美的艺术魅力,既昭示了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也为华文文学创造出一道清新旖旎的文学风景。

  我想起与吴玲瑶女士的第一次见面,那是在美国旧金山市中心的一家餐馆,一袭裁剪得体、荷色的中式绸衫衬托着她盈盈的笑靥以及“口吐莲花”的才华。席间妙语联珠,让拘谨、陌生,并不完全相熟的一桌人有了融融的暖意,快乐得“人仰马翻”。餐毕,她起身去隔壁街心的超市购物,还“不幸”被热情的“粉丝”认出,并追索签名。

  今读她的《减肥专家》时,我忍不住在房间笑倒了几回——让无数女性痛煞、愁煞的减肥段子浓缩至吴玲瑶笔下,竟变得如此活泼且纵横捭阖。

  张慈女士我也是见过的,她的美国先生俊朗伟岸,两个孩子聪慧可人。在她灵动的笔下,读者仿佛在她家的客厅坐定,放松地一样样拈食她递上来的美味。

  陈瑞琳女士我不曾谋面,但她的名字是早就听说过的。身置大洋彼岸的一端,却仍然以厚重扎实的文学写作,并在海内外文学赛事中屡拔头筹。她的作品《女人花》行文缜密,禅机处处,多少警醒只为蹒跚出国的姐妹,其情以堪,其心可鉴。

  赵淑侠女士是好多年前就认识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参加她作品的研讨会,她的美丽,她的优雅,她的神秘,倾倒了多少与会者。文如其人。此番她呈与的《咬破那个茧》一字字品读下来,连高声朗读的勇气也似冒犯。这哪里是以笔写就的文章,分明是心的啜泣。

  女人为文,绝少作假,因此也与生命更加切近。生命多彩而繁花似锦,花团锦簇,盖缘自生命的律动与呼喊。唯愿绽放自她们生命的花儿永远盛开。

  (摘自美国《侨报》)

编辑:官志雄】
请 您 评 论                                 查看评论                 进入社区
登录/注册    匿名评论

        
                    本评论观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中国新闻网立场。
图片报道 更多>>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甘肃白银屈盛煤矿事故已造成20人遇难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盘点世界现役十大明星航母舰载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13米高巨型花篮“绽放”天安门广场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正式交接入列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日本发生列车脱轨事故 致9人受伤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沙特民众首都街头驾车巡游庆祝建国日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世界模特嘉年华 60佳丽夜游杜甫草堂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青海北部出现降雪
每日关注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